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

在今四川邛崃县。 《集韵》: “��, 乡名。 在临邛。”


春秋时鲁附庸小国。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三十余里。《春秋》:成公六年(前585),“取��”,即此。《公羊传》:“��者何?邾娄之邑也。”


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春秋》鲁成公六年(前585年):“取��。”即此。


一作。殷武丁时方国。周为荀国。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殷墟书契前编》8·3·8片:“至��,我又事”;《殷虚文字乙编》1811片:“至��,亡祸”,即此。


古国名。又作。殷武丁时方国。周为荀。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殷虚书契前编》:“至��,我又事。”《殷虚文字乙编》:“至��,亡祸。”皆即此。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邘之田于郑”。


古邑名。春秋郑邑,后为周地。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王取邬、刘、��、邘之田于郑。”即此。


猜你喜欢

  • 东路右翼中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巴彦加尔嘎郎北。

  • 龙回滩

    在今湖南益阳市西南。《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龙回滩在县(今益阳市)西南十五里,澬江所经。”

  • 双屿港

    即双屿。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西南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明嘉靖间,奸商王真勾结倭寇盘踞于此,出没剽掠,后为巡抚朱纨所破。

  • 长城

    ①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于险要之地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前656),楚国“方城以为城”,长城始见记载。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 为了防御

  • 司马迁墓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二十里芝川镇南原上。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市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 任太史令。著作《太史公书》,即《史记》。其墓

  • 五花岩山

    即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五峰岩。《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五花岩山“在州城北七十里。横列五峰,高三百丈许。最高峰顶有白佛祠,石壁上刊天宝年号”。

  • 梓里渡

    即今云南永胜县西七十二里梓里。

  • 北隍城岛

    即唐代乌湖岛。今山东长岛县北北隍城岛。《清一统志·登州府》:南隍城岛“在蓬莱县北四百余里。又北九十里,有北隍城岛”。

  • 苦竹山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明一统志》 卷39嘉兴府: 苦竹山 “在平湖县东南二十九里。上有天妃宫”。

  • 崔镇

    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崔镇 “在桃源县西北三十里。《河防考》: 桃源县黄河北岸千总驻扎崔镇”。村名。在江苏省泗阳县西北部、京杭大运河东岸。属众兴镇。人口700。宋名崔野镇,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