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郎国
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垄一带。为中爪哇北岸重要港口所在。清谢清高《海录》卷中:三巴郎国“在蒋哩闷南少东,海道顺风约二三日可到”。
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垄一带。为中爪哇北岸重要港口所在。清谢清高《海录》卷中:三巴郎国“在蒋哩闷南少东,海道顺风约二三日可到”。
即今湖北英山县。《明史·地理志》 六安州英山县: “县治本直河乡。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 清顺治初还旧治。
在今江西彭泽县西。《方舆纪要》 卷85彭泽县: 得胜洲 “在县西,明初克陈友谅,始捷于此,因名”。
①北宋元符三年(1100)置,属乐州。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乐州宁川堡:“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后废。②北宋置,属府州。在今陕西府谷县地。《宋史·地理志》
南朝宋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梁为宋广郡治。隋开皇十七年(597)改为新化县。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南陆屋。属合浦郡。梁为宋广郡治。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改
①春秋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东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齐庆封“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即此。后属楚,更名谷阳。秦于此置丹徒县。②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因南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
①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十四里大城村。《汉书· 地理志》 注引孟康曰: “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 故名。《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延康元年 (220),“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即今贵州从江县驻地丙妹镇。清属永从县,有县丞驻此。民国初改为县佐。1941年于此置从江县。据1985年版《从江县地名志》说:“丙妹”是侗语古地名,因住在江岸的小坪地上,侗语叫“兵美”。“兵”意为坪,“
隋义宁元年(617)置,治所在垣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唐武德元年(618)废。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治垣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辖境相当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3: 哈朗归塔克 “旧音哈朗圭。在和阗西南境。……和阗郭勒出其北麓”。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卷1: 和阗河西源曰哈喇哈什河,东源玉陇哈什河之西源 “出哈朗归
即今湖南醴陵市南之铁水。源出今攸县境,北流入醴陵市西南境,又北至铁口入渌。《清史稿·地理志》 长沙府醴陵县: 铁水 “一名北江,自攸县入,北合清水江,又北流为泗汾河。水又北入渌水,至渌口入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