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水镇

三水镇

北宋置,属高要县。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明于此置三水县。1945年徙治西南墟(今三水市)。


(1)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西部。面积66.9平方千米。人口3470,其中瑶族约1000。是县内瑶族最多的镇。镇人民政府驻三水圩,人口580。因大吉水、永丰河、梅水冲三条小溪汇此,故名。原属永和、吉水、永丰三乡地。1962年大田冲至下必口一带划出设联合公社。1965年旺南、大旭山并入设三水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设乡,1997年置镇。属大宁河上游(水口河)谷地。主产稻,并产木薯、生姜、茶叶等。县重点林区,林产杉、松,并有冬菇、笋干、蜂蜜等。有木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有公路接323国道。(2)在四川省广汉市东南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水,人口3400。以境内青白江、石亭江、绵远河得名。1949年为三水镇,1950年改为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复置镇。产甘蔗、水果、花生等。有造纸、电器、制革、轻工机械等厂。为市东南商贸中心。广金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上书院大门和照壁、湖广会馆的山门和戏台、常乐寺内铁甲松等。


猜你喜欢

  • 黄檗山

    又作黄蘖山。在今江西新干县西。《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黄檗山 “在县南 (西) 二十里。唐权载之有 《黄檗馆遇雨》 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黄蘖山 “在县西二十里,临江。县

  • 太傅墟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百里礼水东岸。明、清时浮龙巡司驻此。

  • 解苏国

    即愉漫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数瞒城(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唐龙朔初置天马都督府于此。西域古国名。又称奚苏突厥(《大唐西域记》)。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唐龙朔元年(661年)置天马都督府于解苏国

  • 白波垒

    在今山西襄汾县南三十五里永固村。《元和志》卷12太平县称:东汉中和五年(188),黄巾军“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于此筑垒”。

  • 越岭

    即越城岭。为五岭之一,在今广西全州、资源之间。

  • 北流水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方舆纪要》卷91德清县:北流水“在县治南。自城南余不溪分流入城,出西水门北流至沙村,与武康县前溪水合,绕流至府城南,合余不水而为霅溪”。

  • 蓝谷水

    一作牧护关水、蓝水。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桥河。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 “蓝谷水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水出蓝谷,西北流入灞水。” 《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 《蓝田县志》: “蓝

  • 天柱峰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武夷一曲。《清一统志·建宁府》:天柱峰“一名大王峰。高五千丈。东瞰北溪,南瞰西溪。东麓有昇真洞,一名仙蜕崖。洞中有雷纹瓷瓮盛仙蜕”。②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虾蟆碚

  • 三布口

    在今山东肥城市东。《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二年(387), 后燕慕容隆败张愿于瓮口,“愿脱身保三布口,燕人进军历城”。《十六国疆域志》卷12注:“案《图经》, 在肥城县东, 与泰山相近。”在今山东省肥

  • 八尺门

    在今台湾省基隆港东北,和平岛南。因与和平岛间的水道狭窄似八尺之门而得名。今为基隆市中正区公所驻地。村名。在福建省福鼎市中部、沙埕港峡口两岸。人口260。北岸属桐山镇,南岸属白琳镇。远眺峡口仅百尺之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