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渡关
在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东北三渡乡。《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三渡关“在宣慰司(今遵义市)东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三度关“有上度、中度、下度三关。(明)万历中,贵州帅李应祥讨杨应龙, 自平越进兵攻四牌、乾溪、旋水、天邦、三百落等寨,尽克之,长驱直抵疆界河,屯袁家渡,得降贼为响导,潜出小溪直抵黄滩关,乘胜追至西平张王坝及三度关,关系楚兵出入咽喉,应祥悉拔之”。
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克三渡关,乘胜抵杨应龙最后据点海龙囤,即此。
在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东北三渡乡。《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三渡关“在宣慰司(今遵义市)东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三度关“有上度、中度、下度三关。(明)万历中,贵州帅李应祥讨杨应龙, 自平越进兵攻四牌、乾溪、旋水、天邦、三百落等寨,尽克之,长驱直抵疆界河,屯袁家渡,得降贼为响导,潜出小溪直抵黄滩关,乘胜追至西平张王坝及三度关,关系楚兵出入咽喉,应祥悉拔之”。
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克三渡关,乘胜抵杨应龙最后据点海龙囤,即此。
①隋开皇初改晋州置,治所在怀宁县 (今安徽潜山县)。大业三年改为同安郡。②北宋熙宁五年 (1072) 置,治所在狄道县 (今甘肃临洮县)。辖境相当今甘肃临洮、康乐、渭源等县地。金升为临洮府。③元置,属
又名听水。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汉书·地理志》 汉中郡安阳县:“左谷水出北,南入汉。”《水经·沔水注》:“左谷水出汉北,即壻水也。”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八十六里。宋《咸淳临安志》卷36余杭县:仇溪“有二源:一出临安高陆山,东流八十六里至仇山之北;一出本县独松岭,东流八十里一百步至仇山,合流而东行十二里一百步,又合苕溪。以二水合流处有仇
①即古淯阳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六十里白河东岸旧瓦店。清光绪《南阳县志》卷2:淯阳城,“今县南瓦店”。1955年移至今市南五十四里,1985年置瓦店镇。②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南三十五里瓦店乡。清嘉庆《安阳县
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东北二里。隋仁寿二年(602)于此故城置华池县。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菏泽市北。《春秋》: 宣公十八年 (前591),“归父还自晋,至笙”。《公羊传》、《穀梁传》 作柽。即“柽(1)”。
即皖口。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皖水注入长江处。《陈书·高祖纪》: 永定三年 (559) 四月,“遣镇北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口。…… (六月) 征临川王蒨纣皖口置城栅,以钱道戢守焉”。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山口
①南朝宋置,为侨郡,属梁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水经·漾水注》: 清水“又东南径新巴县东北,又东南径始平侨郡南,又东南径小剑戍北”。后废。②南朝齐建武三年 (496)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三
即今海南琼山市东之南渡江。《新唐书·地理志》: 舍城县 “以舍城水名”。
亦作多刚县。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