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河
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北部、余杭市东部和海宁市西部。为隋大业六年(610)所开江南运河南段。宋《淳祐临安志》卷10:城外诸河“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入秀州,曰运河”,即上塘河河道。 《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上塘河自艮山门“东北经临平镇,东达海宁县之长安坝。南宋运道俱自长安坝入艮山水门,抵东断河而止,此其故道也”。元末辟下塘河运道,上塘河遂成支线。南宋建炎三年(1129),苗、刘作乱,于上塘河中植鹿角以梗行舟,韩世忠舍舟力战,即此。
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北部、余杭市东部和海宁市西部。为隋大业六年(610)所开江南运河南段。宋《淳祐临安志》卷10:城外诸河“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入秀州,曰运河”,即上塘河河道。 《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上塘河自艮山门“东北经临平镇,东达海宁县之长安坝。南宋运道俱自长安坝入艮山水门,抵东断河而止,此其故道也”。元末辟下塘河运道,上塘河遂成支线。南宋建炎三年(1129),苗、刘作乱,于上塘河中植鹿角以梗行舟,韩世忠舍舟力战,即此。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林东镇) 南波罗城(上京遗址)。《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有盐泺。《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盐泺 “在临潢城外。其相近者有百狗泺、鸳鸯湖、兴国惠民湖、广济湖”。
①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元史·宪宗纪》:宪宗七年(1257)秋,“驻跸于军脑儿,酾马乳祭天”。明金幼孜《北征录》记载,在撒里怯儿(即元萨里川,今克鲁伦河上游西)之地,有元宫殿及祭
在今陕西扶风县西。《清一统志·凤翔府二》:伏波村“在扶风县西十里。后汉马援故居”。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末,刘表使备“屯新野”。三国魏为荆州治。西晋为义阳国都,后为新野郡治。北魏属新野郡。北周改为棘阳县。隋开皇初改为新野县,属邓州。大
西晋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以剑阁为名。后废。东晋永和三年 (347) 灭成汉后又置,孝武帝时废。1913年改剑州复置,次年属四川嘉陵道。治所即今四川剑阁县。1928年直属四
即今福建福鼎县西南蒋阳。明属福宁州,置巡司于此。
即洹水。在今河南安阳市北。《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即此。
即古东江。又名白蚬湖。故道自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经白蚬湖东南流入海。
即今湖北麻城市北九十里两路口乡。清置外委驻此。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张总愚“入麻城,屯两路口”。
在今河北蔚县东、涿鹿县西南交界处。《清一统志·宣化府》 “倒刺山”条下:“又有小五台山,在(蔚)县东八十里。高四百余丈,周五里。山有五台,四时积雪不消。”在河北省蔚县、涿鹿县境内。为太行山系北支,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