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洋市
即今福建顺昌县东洋口镇。《清一统志·建宁府》:上洋市“当延、邵二府水陆之冲。旧有税课司,元至正中置,本朝乾隆三十五年,移王台通判驻此”。
即今福建顺昌县东洋口镇。《清一统志·建宁府》:上洋市“当延、邵二府水陆之冲。旧有税课司,元至正中置,本朝乾隆三十五年,移王台通判驻此”。
又名李氏陂、广仁池。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四里。《新唐书·地理志》 郑州管城县:“有仆射陂,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因以为名。天宝六年更名广仁池,禁渔采。”后名城湖,为郑县胜景。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元和郡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分卢县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西三十里。大业初废。②1946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汶上二县析置,治戴庄 (今山东济宁市北戴庄)。1950年5月撤销,与济宁市合并,
一名首戴。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左传》: 桓公十八年 (前694) 秋,“齐侯师于首止”。杜注: “卫地。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 《春秋》: 僖公五年 (前694)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州府。治所在丹山县 (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丹凤,在河内市之西)。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山平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以后入安南。
在今福建南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南安县: 英芨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势盘踞数十里, 中峰尖而势差伏, 旁二峰两翼张, 如鹰振翼,一名鹰山。下有英洋溪,俗名英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旧属德州。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德州东南有土桥街。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0武陵县:“《志》云,龙阳县(今汉寿县)西三十里有崇神潭,即九潭也。其在武陵境内者凡二潭,今有九潭河泊所,置于府东三里。”
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方舆纪要》卷121独山州:丙王山“在(烂土)司东。高数百丈。又梅花洞,在司东南三十里。宣德九年,叛苗据此为变,都指挥顾勇讨破之”。古山名。在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南
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九十里曲头。《明史·河渠志一》:嘉靖三十一年(1552),“总河副都御史曾钧上治河方略,乃浚房村至双沟、曲头,筑徐州高庙至邳州沂河”。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