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寺
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956)。北宋咸平六年(1003)重建。金明昌六年(1195)大修。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殿南有元至元十三年(1276)建祖师塔一座。
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956)。北宋咸平六年(1003)重建。金明昌六年(1195)大修。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殿南有元至元十三年(1276)建祖师塔一座。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清一统志·饶州府一》: 殷河 “在万年县 (今青云镇) 北。源出百丈岭,汇东南诸溪入洎江”。
北周改新城郡置,属迁州。治所在光迁县(今湖北房县)。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光迁县(今湖北房县)。属迁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房县与保康县相邻地区。隋大业时废。
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北四十里阳山下。《战国策·秦策五》:“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史记·苏秦传》 《正义》云:“干遂在苏州吴县西北四十余里,万安山西南一里太湖。夫差败于姑苏,禽于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梁书·武帝纪》:大同十年(544),帝至京口,“幸回宾亭,宴帝乡故老及所经近县奉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即此。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庐州置,属河南行省。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六安、霍山、庐江、无为、和县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庐州府。元至元十四年
①西晋太康二年 (281) 改毗陵典农校尉置,属扬州。治所在丹徒县 (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丹徒镇)。后徙治毗陵县 (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江阴、武进、丹阳等市县地。永嘉五年 (3
南宋咸淳三年(1267)前置,属华亭县。在今上海市旧城区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升为上海县。古镇名。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置,治今上海市区。咸淳三年(1292年)废。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通津关在府东北。五代周显德中,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齐鲁,置关于此。”
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卢屯镇。民国《盖平县志》卷1:卢家屯村在城西南四十里。南满铁路有卢家屯站。
唐上元中,吐蕃陷鄯州鄯城县,号为青唐城。故址在今青海西宁市。公元11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吐蕃首领唃厮啰、董毡、阿里骨、瞎征等曾都于此。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又作青塘城。唐鄯城县,唃厮啰称青唐城,入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