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国
西汉甘露二年(前52)改大河郡置,治所在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以《禹贡》“东原底平”之义取名。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汶上、东平等县地。西汉在此有铁官。东汉属兖州。西晋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南朝宋改为东平郡。
西汉甘露二年(前52年)改大河郡置,治无盐县(今东平县东)。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汶上、东平等市县地。三国魏移治寿张县(今梁山县东北)。西晋移治须昌县(今东平县西北)。南朝宋改为郡。产铁,西汉置铁官于此。
西汉甘露二年(前52)改大河郡置,治所在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以《禹贡》“东原底平”之义取名。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汶上、东平等县地。西汉在此有铁官。东汉属兖州。西晋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南朝宋改为东平郡。
西汉甘露二年(前52年)改大河郡置,治无盐县(今东平县东)。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汶上、东平等市县地。三国魏移治寿张县(今梁山县东北)。西晋移治须昌县(今东平县西北)。南朝宋改为郡。产铁,西汉置铁官于此。
①西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南朝宋属晋兴郡。隋废。②西魏改西充国县置,属金迁郡。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隋开皇初属隆州,三年 (583) 治所西移,亦在南部县西北。大业三年 (6
在今江苏苏州城内西北隅。《吴地记》曰: “都亭桥,寿梦于此置都驿招四方贤客,基址见存。”
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铜仁大江 “源出乌罗司 (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 西九龙山,东流经城南,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谓之锦水,下流入于沅江”。
隋置,属辽西县。即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南王民屯。《新唐书·地理志三》 幽州幽都县:“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唐置汝罗守捉于此。在今辽宁省义县东南、王民屯西大凌河西岸。唐置汝罗
东汉改苍松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十六国后凉改名昌松县。
在今湖北监利县北。《方舆纪要》卷78监利县:仓库院“在县北八十里。相传曹植曾建城邑,立仓库于此”。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 “太平镇” 条内: “东北二百里有松源隘,亦通上杭,山径崎岖,松源水所经也。”
清置,即今贵州安龙县西龙广镇。
即今广西百色市西北汪甸瑶族乡。清属凌云县,有外委戍守。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九十里。《方舆纪要》 卷97浦城县: 驻岭 “岭极高峻,路出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