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塘
即今湖南邵东县驻地两市镇。原属邵阳县。清光绪《邵阳县志》卷3:由麦子坑向东,“十里至两头塘”。1952年置邵东县治此。
即今湖南邵东县驻地两市镇。原属邵阳县。清光绪《邵阳县志》卷3:由麦子坑向东,“十里至两头塘”。1952年置邵东县治此。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南。《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使聘别屯沔口,止石梵。”即此。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六十六里大窑村南山。是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面积达200万平方米。1973年发现,1976年以后作过多次发掘。这里的四道沟有着非常典型的地层剖面,层次清晰。每层都有丰富的文化遗物
五代方镇名。五代南唐保大七年 (949)置清源节度使,治所在泉州 (今福建泉州市)。领泉、南两州。辖境相当今福建龙岩、漳平、永春、德化、莆田、仙游等市县以南地区 (上杭县除外)。先后为留从效、陈洪武所
①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刘熙 《释名》 卷2: “益,阨也,所在之地险阨也。” 东汉应劭 《地理风俗记》 云: “疆壤益广,故名益州。” 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
①在今河北冀州市北。《方舆纪要》卷14冀州:长堤“在城北,抵宁晋、新河县境。高丈余,长百三十里,以防滹沱漳河之涨溢。成化十八年知州李德美所筑”。②在今山东东明县南。《方舆纪要》卷16东明县:长堤“在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改定昌路置,属德昌路。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属德昌府。永乐二年 (1404) 改为普济长官司。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四
古族名。又作失韦、失围。北魏时始见记载,一说即鲜卑的别译。源出古东胡,与契丹同类,在南为契丹,在北号室韦。初有五部,至隋唐时渐分为三四十部,唐代突厥人统称之为 “三十姓达怛”。分布于今大兴安岭北部,东
即今山东青州市北朱良镇。明嘉靖《青州府志》卷11:朱良店在“城北四十里”。
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三十五里。《寰宇记》卷129霍邱县:“废义城在县北四十里。《地理志》云:宋高祖立,亦名三固县,后废县立戍。”《方舆纪要》卷21霍邱县:义城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十丈, 广八十丈。亦
①北宋元丰七年(1084)置,属融州。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文村。后废。②即文溪寨。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宋史·蛮夷二》:元祐二年(1087),“有杨晟台者,乘间寇文村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