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两广

两广

①总督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成化元年(1465)兼广东、广西巡抚,驻梧州府(治今广西梧州市)。嘉靖四十五年(1566)总督只兼巡广西,驻肇庆府(治今广东肇庆市)。隆庆三年(1569)又置广西巡抚,除兼职。四年,罢广东巡抚,改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广东。万历三年(1575)仍改总督,加带管盐法。清顺治元年(1644)置广东总督,驻广州府(治今广州市),兼辖广西。十二年,徙治梧州府。康熙二年(1663)别置广西总督,总督移驻廉州府(治今广西合浦县)。三年,复合为一,移驻肇庆府。后或分或合,十二年仍为两广总督。民国废。

②地区名。又作二广。即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宋史·哲宗纪》:元祐七年(1092),“罢二广铸折钱”。《元史·世祖九》:至元十九年(1282),“诏两广、福建五品以下官,从行省就便铨注”。


地区名。广东、广西的合称。与“两粤”同义。宋分岭南道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合称“两广”。《宋史·宁宗纪》:开禧三年(1207年)五月戊寅,“用四川宣抚司奏:吴曦党人张伸之等一十六人除名,编配两广及湖南诸州”。元广东、广西各置宣慰使司等官,亦通称“两广”。《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年(1283年)二月戊子,“定两广、四川戍军二、三年一更”。明、清置两广总督。“两广”一名沿用至今。


猜你喜欢

  • 浮虚山

    又名浮石山。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北海中。《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浮虚山 “相传山尝与波上下。《山海经》,南海有浮石山,疑即此”。宋邓光荐有 《浮虚山记略》。

  • 怛没国

    即怛满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新唐书·西域传下》: “怛满或曰怛没,东陀拔斯,南大食。……居乌浒河北平川中。兽多师子。西北与史接,以铁关为限。” 唐于此置姑墨州

  • 歇马亭

    在今山东陵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31德州: 歇马亭 “ 《志》 云: 唐太宗征辽,尝驻于此”。

  • 长轩岭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清一统志·汉阳府》:长轩岭“在黄陂县北五十五里。其南五里有短轩岭”。长轩岭镇即以此为名。

  • 奇集湖

    又作奇吉泊、奇吉侯温 (侯温赫哲语意为湖)。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大奇济湖。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奇集泊 “亦曰奇吉侯温。径约六七十里,东逾山岭二十余里,即库页岛海峡矣。奇吉

  • 铁牛河

    又作殿牛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结雅河支流殿吉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泞泥河”条下: “铁牛河,在 (黑龙江) 城东北九百八十里。”清屠寄 《黑龙江舆图说·黑龙江城》: 宁尼河西南流,“有铁牛河

  • 春晖亭

    在今湖南长沙市北。宋苏轼有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诗。

  • 邻水县

    亦作潾水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寄治邻州城(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寰宇记》卷138渠州邻水县:“因彼州(邻)水以名之。”隋开皇元年(581),“自州城移于岳池溪”(今四川邻水县北二十九里)。

  • 校书堂

    即三鳣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东汉杨震之讲堂。又称三鳣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东汉杨震隐居、教授于此。

  • 安乐山城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抗蒙元筑,在今四川合江县西五里安乐山上。《元史·旦只儿传》:至元七年(1270),“进至安乐山,复败宋军”。即此。元废。今山城遗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