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江

中江

①《尚书·禹贡》 导江:“东为中江,入于海。”旧释皆以此为“三江”之一。汉以后各家解释不一:(1)《汉书·地理志》 指今安徽芜湖东经江苏高淳、东坝、溧阳至宜兴通太湖的青弋江、水阳江、胥溪、荆溪,中间连结丹阳、固城诸湖,此水在东坝附近穿越茅山余脉, 当出于人工开凿,明时筑断东坝,现已不再通流。(2)《初学记》引郑玄说,指岷江(长江)会合北江(指汉水)、南江(指赣江)以下的干流。(3)盛弘之《荆州记》指长江自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至江西九江市间的河段。

②今四川沱江,六朝以来有中江之称,亦称中水。《资治通鉴》:东晋义熙九年(413),齐裕命朱龄石伐蜀,“臧熹从中水取广汉”。即此。

③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鸭绿江西岸中江台。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51:“中江在凤凰城边门外。”嘉庆《凤城琐录》谓:“鸭绿至朝鲜义州府北分二流,西行二十里复合焉,西支在东支及叆河之中,故称中江。”俗名马市台,因明、清在此与朝鲜互市,故名。


(1)古水名。《尚书·禹贡》导江:“东为中江,入于海。”汉以后有多种解释:(1)《汉书·地理志》丹阳郡芜湖:“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指自今安徽省芜湖市东经江苏省高淳、东坝、溧阳至宜兴通太湖一水。当即指今胥溪和荆溪(此水在东坝附近穿越茅山余脉,当出于人工开凿,明初筑断东坝,已不通流)。(2)《初学记》引郑玄说指岷江(长江)在汇合北江(指汉水)、南江(指赣江)以下的经流。(3)盛弘之《荆州记》指长江经流自今湖北省江陵县以下至江西省九江县一段。亦称中水。《资治通鉴》: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臧熹从中水取广汉”,即此。(2)即“中水”。


猜你喜欢

  • 雷峰

    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夕照山。周密 《武林旧事》 卷5雷峰显严院: “郡人雷氏所居,故名‘雷峰’。” 有宝塔,系北宋开宝八年 (975) 吴越国建。1924年倒坍。“雷峰夕照” 旧为西湖十景之一。

  • 汾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汾县置,属吕州。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大业初属临汾郡。唐武德初属吕州,治所在今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后属晋州。开元中移治今汾西县东南四十二里后义村。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还治

  • 静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静州置,治所在悉唐县 (今四川茂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西北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静州。

  • 仁义镇

    清置,属灵石县。在今山西灵石县南二十五里仁义村。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巡司驻此。(1)在湖南省桂阳县中部。面积135.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义圩,人口 4960。清初,大塘、圳头

  • 仓前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六十六里仓前镇。清嘉庆《余杭县志》卷14:“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章太炎即此地人。

  • 辽泽

    指今辽宁辽河下游河网低洼地区。《新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九年(645),“次辽泽,瘗隋人战亡者”。即此。隋、唐征高丽路皆由此,迄至辽、金亦为往来辽东的必经之路。契丹族早期和辽代前期以政治中心上京(今内

  • 东巴州

    ①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木马县(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后废。②南朝梁大同中置,后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通江二县地。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集州。

  • 讷钦哈达卡伦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漠河乡西北极村。后废。

  • 新河镇

    ①北宋置,属南宫县。在今河北新河县西二十五里。皇祐四年 (1052) 升为新河县。熙宁六年(1073) 废县为镇。元初复置县,后徙废。②即今天津市塘沽区新河街道办事处。北宁铁路在此有支线通北塘。③即今

  • 渔渡镇

    在陕西省镇巴县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9500。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坝,人口2210。镇区旧名古鱼肚,后因渔民设渡口,更名渔渡坝。三国蜀章武元年(221年)为南乡县地;明驻通判,清设游击署。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