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阳城

丹阳城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归州镇东南。《史记·楚世家》: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正义》:“《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水经·江水注》:丹阳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又楚之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矣”。此外,关于丹阳地望,又有以下诸说:(1)在今湖北枝江县境。《续汉志》:枝江有丹阳聚。见《史记·楚世家》 集解:徐广曰,丹阳“在南郡枝江县”。又《正义》:熲容《传例》云:“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2)在今湖北巴东县境。《史记·楚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归州巴东县东南四里归故城,楚子熊绎之始国也。”(3)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清宋翔凤《过庭录》卷4谓,丹阳在“丹、淅之会”。(4)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谓初在今陕西商县境,后徙河南淅川县东南。即分处在今丹江上下游。

②在今陕西宜川县南。《水经·河水注》:“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径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按《汉书·食货志》 云:“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注引孟康曰:

“赤金,丹阳铜也。”


猜你喜欢

  • 吴宁溪水

    即东阳江。兰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市南。《水经·渐江水注》:吴宁溪水“出吴宁县,下径乌伤县入谷”。

  • 三江营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江北岸三江营,隔江与圌山遥对,为江防要地。清康熙间曾设盐政同知于此,雍正间改三江营同知,设盐务道统领之。

  • 淮平县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1151) 析临淮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金明昌六年(1195) 与盱胎县合并,并移治今盱眙县西北 (淮水北岸,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废入临淮

  • 北邙山

    亦作北山、郏山、芒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田北山”。杜注:“北山,洛北芒也。”《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刘祉“葬于洛阳北芒”。其后,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又《梁鸿传》

  • 銮州

    即鸾州。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二十里。

  •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文明路13号及 13号之 1 (现246号及248号)。1924年12月,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团结流亡于中国的越南革命者,领导越南革命运动。次年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 (越南劳动党前

  • 西川镇海堡

    即镇海堡。明置,属西宁卫。在今青海湟中县北湟水南岸镇海村。明《西宁卫志》卷2:西川在卫治西,“四十里有镇海城,万历二十一年拓建,置参将官”。

  • 乐善砦

    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属融州。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

  • 夏丘郡

    北齐置,属潼州。治所在夏丘县 (北周改晋陵县,在今安徽泗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泗县地。隋开皇初废。北齐置,治夏丘县(今安徽泗县)。属潼州。隋开皇初废。

  • 青原山

    即今江西吉安市东南青原山。《舆地纪胜》卷31吉州: 青原山 “在庐陵县”。《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青原山 “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中有骆驼峰、鹧鸪岭,势甚乔耸。宋王廷珪诗: 异时黄鲁直,尝赋青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