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镇
北宋置,属上虞县。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夫,人口2820。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故名。1958年设乐园公社,1960年改五夫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置镇。产稻、松、杉、竹。特产白莲、板栗。有农机、胶合板、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市区。古迹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紫阳书院、朱子巷遗址。
北宋置,属上虞县。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夫,人口2820。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故名。1958年设乐园公社,1960年改五夫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置镇。产稻、松、杉、竹。特产白莲、板栗。有农机、胶合板、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市区。古迹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紫阳书院、朱子巷遗址。
即今河北涞水县西北玉斗村。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①原太湖尾闾之一,又名下江。晋顾夷 《吴地记》、庾阐 《扬都赋注》 与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等,皆以此为 《尚书· 禹贡》 三江之一。故道自今江苏苏州市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东北大致循今娄江及
在今江西南康县北。《舆地纪胜》卷36南安军:九日岭,“《祥符经》有九日台山,在南康县北。盖县治之主山。陈魏公来主县簿,梦九日山神来谒,而已生秀公,升之官至宰相”。《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南康县:九日岭
1934年改永北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县名永北二字,……地方人士每嫌欠雅驯,且至十年以来,匪患频仍,庶政废弛,而犯永远败北之
金天会二年 (1124) 伪齐刘豫置,属登州。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元于钦 《齐乘》 卷1 “艾山” 条下: “栖霞县本以山得名。” 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大汾。1934年6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此设大汾政治局(县级)。集镇名。在浙江省临海市东南部、山沿浦两岸。属杜桥镇。人口4650。产稻、柑橘、草席。有眼镜、织布、绳缆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板门山 “对峙如门”。《方舆纪要》 卷81沅州“明山” 条下: 板门山 “宋时为向蛮据守处”。
俗称宗札萨克旗。即和硕特西左翼后旗。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雄曲卡一带
在今甘肃平凉市东。《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后秦主姚苌与秦主苻登“连战累败,乃遣其中军姚崇袭大界;(苻)登引师要之,大败崇于安丘,俘斩二万五千”。即此。区片名。在山东省安丘市境北部
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南。《清一统志·宁都州》: 探石寨 “在石城县西南十里。两寨相对,各有石磴绝处,用木梯相接,顶开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