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溪

五溪

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水经·沅水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后汉书·马援传》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酉溪、��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并指出:“土俗‘雄’作‘熊’, ‘��’作‘朗’, ‘��’作‘武’,在今辰州界”。则“��溪”应为朗水,“无溪”或“��溪”应即今武水。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今湖南省沅陵县以西“五溪蛮”所居地沅江五条支流的总称。一为雄溪,亦作熊溪;二为��溪,亦作朗溪;三为辰溪;四为酉溪;五为武溪,亦作沅溪、㵲溪(见《水经注·沅水》、《宋书·荆雍州蛮传》及《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后世亦有称五溪为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者,见《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夔州路黔州《景物上》五溪引)及《文献通考·四裔考》。五溪今名除辰溪、酉溪为今辰水、酉水外,其余诸水说法不一:雄溪一说即今巫水,一说即今渠水;��溪一说即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之明溪,一说即今沅陵县东北之明溪,一说即今渠水;武溪一说即今泸溪县之武水,一说即今㵲水。夹溪居民称五溪蛮;因在武陵郡境内,亦称武陵五溪蛮。其聚居地约在今湘西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


猜你喜欢

  • 思罗

    在今广西藤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8藤县 “白石砦” 条下: “又思罗巡司在县南百三十里思罗村。洪武中置,旋废。”

  • 木陵山

    即穆陵山。在今河南新县南鄂、豫两省交界处。《水经·淮水注》:木陵关水“水导源木陵山”。《新唐书·地理志》 麻城县:“西北有木陵关,在木陵山。”

  • 陶庄镇

    即今浙江嘉善县治西北三十四里陶庄镇。《方舆纪要》 卷91: 陶庄 “本名柳溪。宋绍兴中易今名,因陶姓者居此也”。元、明置巡司于此,后废。(1)在江苏省兴化市东部,梓辛河、幸福河两岸。面积69平方千米。

  • 飞龙峡

    在今甘肃西和县南。《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飞龙峡“在仇池山下。氐杨飞龙者据仇池,因得名。其东乃杜甫天宝避乱居此。有龙湾虎穴”。在甘肃省成县县城东南。东有凤凰山挺拔屹立,西为南山巍峨壮观。山谷中青泥河

  • 商阪

    即商山。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史记· 苏秦列传》: 苏秦说韩宣王曰: 韩“西有宜阳、商阪之塞”。《正义》: “商阪即商山也。”

  • 大辛庄

    ①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五十里大新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东南有大辛庄。②即今山东临清市东南大辛庄镇。为通聊城孔道。民国《临清县志·疆域志》:城南有大辛庄,为第三区公所驻地。(1)集镇名。

  • 大通镇

    ①北宋置,属铜陵县。即今安徽铜陵县西南二十里大通镇。明、清置巡司于此。②北宋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元改名乌山铺。③北宋置,属南海县。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1)古镇名。(1)在今江西省

  • 泰川县

    唐贞观初置,属燕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七年 (633) 属龚州。十二年 (638) 废入平南县。古县名。唐贞观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北。属燕州。七年(633年)改属龚州。十二年废。

  • 榆林窟

    又名万佛峡。在今甘肃安西县南一百五十里踏实乡境内榆林河谷两岸。始建于北魏,其后历代都有兴建。现存石窟四十一个,东岸三十个,西岸十一个。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万佛峡。在甘肃省安西县城南

  • 北制

    即制。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左传》:隐公五年(前718),“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即此。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