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龙山

五龙山

①在今山西长治县东北。《寰宇记》卷45上党县:“五龙山在县(今长治市)东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云,上党五龙山,慕容永时有五龙见于此山上,因置五龙祠以祭五方神。”故名。

②在今浙江嵊县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五龙山“在嵊县西北四十里。岩壑奇胜……产茶”。

③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五龙山在县北十五里,连邵武县之道峰山。”

④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二十里。《寰宇记》卷20莱阳县: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于南海,俗以五龙为名”。

⑤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八十里。《隋书·地理志》:永兴县“有五龙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五龙山“《晏公类要》云:山有五岭,状如龙”。

⑥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寰宇记》卷147远安县:五龙山“《郡国志》云:山有五峰若龙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宜昌府》:五龙山“在东湖县西南十五里大江之西。五峰连峙,蜿蜒如龙”。

⑦在今贵州黎平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五龙山“在府城中。高不逾数仞,广十余里, 山势盘纡,连绵相属。有二涧夹之, 皆西北流。中央曰黄龙山,府治其上。南曰赤龙山,北曰元龙山,皆以方名。府城南北跨二山之巅,其旁二山仅培��耳”。

⑧在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东北晋城镇南。《方舆纪要》卷114晋宁州:五龙山“在州(治今晋城镇)南五里。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

⑨在今陕西横山县东。《清史稿·地理志》榆林府怀远县:东有“五龙山”。即此。

⑩在今陕西延安市北十里。《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61),“立五龙山仙人祠”于肤施。即此。

(11)在今陕西府谷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五龙山“有五峰突起,如伏虎然。一名五虎山”。


(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莱阳市东南。《太平寰宇记》: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南海,俗以五龙为名”,即此。 (2)即“雾灵山”。


猜你喜欢

  • 长乐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寰宇记》卷100福州:长乐山“在州东六里。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因名白马山。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71潼川州:长乐山“在遂宁县西。形如蟠龙,

  • 汉王寺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十七里。《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引兵向洛阳,遣其弟积善将兵三千自偃师南缘洛水西上,东都遣河南令达奚善意将兵拒积善,“渡洛南,营于汉王寺”,即此。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洛

  • 少习

    山名。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其下即武关。《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人谋北方,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将通于少习以听命。”杜注:“少习,商县武关也。”

  • 白马砦

    北宋置,属涪州。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白马镇。大观四年(1110)废。

  • 衍水

    即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太子河。《史记·刺客列传》: “ (燕太子) 丹匿衍水中。” 《索隐》: “水名,在辽东。” 即此。《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太子河 “在司东北五里。……或曰,太子河即古衍水,燕

  • 百望山

    在今北京市海淀东北。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4:青龙桥“其北斜界百望山,是山丛丛��磈,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清初改名望儿山。

  • 永茂陵

    南宋宁宗赵扩陵墓。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

  • 安昌镇

    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安昌村。《清一统志·潞安府》“神头镇“条下:安昌镇“在(潞城)县西二十里”。(1)在浙江省绍兴县西北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昌,人口 8900。据明万历三十二

  • 布射水

    新安江支流,在今安徽歙县北,南流注入扬之水(练河)。《寰宇记》卷104歙县:“飞布山在县北,布射水源出焉。”

  • 龙开河镇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五里,当龙开河入大江之口。《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德化县:龙开河镇“亦洪武初置巡司, 皆为滨江戍守处”。天启二年(1622)裁。清时设守备驻防。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明置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