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龙山

五龙山

①在今山西长治县东北。《寰宇记》卷45上党县:“五龙山在县(今长治市)东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云,上党五龙山,慕容永时有五龙见于此山上,因置五龙祠以祭五方神。”故名。

②在今浙江嵊县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五龙山“在嵊县西北四十里。岩壑奇胜……产茶”。

③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五龙山在县北十五里,连邵武县之道峰山。”

④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二十里。《寰宇记》卷20莱阳县: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于南海,俗以五龙为名”。

⑤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八十里。《隋书·地理志》:永兴县“有五龙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五龙山“《晏公类要》云:山有五岭,状如龙”。

⑥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寰宇记》卷147远安县:五龙山“《郡国志》云:山有五峰若龙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宜昌府》:五龙山“在东湖县西南十五里大江之西。五峰连峙,蜿蜒如龙”。

⑦在今贵州黎平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五龙山“在府城中。高不逾数仞,广十余里, 山势盘纡,连绵相属。有二涧夹之, 皆西北流。中央曰黄龙山,府治其上。南曰赤龙山,北曰元龙山,皆以方名。府城南北跨二山之巅,其旁二山仅培��耳”。

⑧在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东北晋城镇南。《方舆纪要》卷114晋宁州:五龙山“在州(治今晋城镇)南五里。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

⑨在今陕西横山县东。《清史稿·地理志》榆林府怀远县:东有“五龙山”。即此。

⑩在今陕西延安市北十里。《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61),“立五龙山仙人祠”于肤施。即此。

(11)在今陕西府谷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五龙山“有五峰突起,如伏虎然。一名五虎山”。


(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莱阳市东南。《太平寰宇记》: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南海,俗以五龙为名”,即此。 (2)即“雾灵山”。


猜你喜欢

  • 洮水

    ①一名桃水。即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县境内之桃河。《方舆纪要》 卷40平定州: “洮水在城东。其上源即寿阳县之芹泉也,经州西九十里,谓之洮水。下流注于泽发水。”②在今山西绛县南。源出横岭山,西北流入涑水河

  • 常宁州

    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常宁县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宁县地。元末移治今常宁县。明洪武三年(1370) 复改常宁县。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常宁县为州,治

  • 阳虚山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山海经·中山经》:“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之水……《河图·玉版》 曰: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即此。古山名。在今陕西省洛南

  • 阴戎

    ①即陆浑戎。在今河南嵩县、栾川、伊川三县境。《左传》:昭公九年(前533),“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杜注:“阴戎,陆浑之戎。”《后汉书·西羌传》:“齐桓公征诸侯戍周,后九年,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

  • 金沙山

    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6开州: “金沙山在州治东迤北。宋建炎间,杨隶守开德,金人来攻,方战,城陷。金人屠其城,隶及弟彭年死之,人为瘗骨,立冢如山,因以沙名。”

  • 景东厅

    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景东府置,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辖境约比今云南景东县稍大。1913年废为县。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景东府置,直属云南省。治所、辖境同景东府。19

  • 库车县

    1913年改库车州置,属新疆阿克苏道。治所即今新疆库车县。库车乃龟兹之异译。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中部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属阿克苏地区。面积1.54万平方千米

  • 乌石涧

    在今江西余江县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安仁县:乌石涧在“县南二十里。源出抚州临川县,下流入白塔河”。

  • 永陵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明十三陵之一,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永陵“在十八道岭,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距长陵东南三里”。其规模小于长陵,但结构精巧为

  • 和龙山

    即龙山。在今辽宁朝阳市东。赵万里辑校 《元一统志》 卷2: 和龙山 “在兴中州东,南北长六十里,东西广三十里。一峰特耸,号曰天柱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