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县
隋开皇十年(590)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慈州治,六年(623)为南慈州治。贞观元年(627)属交州。唐末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于汉羸县地置,治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属交州。以汉交趾郡为名。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县置慈州(后改南慈州)。五年分宋平县复置,治今河内市附近。为交州治。贞观元年(627年)废南慈州,交趾县仍还旧治。唐末废。
隋开皇十年(590)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慈州治,六年(623)为南慈州治。贞观元年(627)属交州。唐末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于汉羸县地置,治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属交州。以汉交趾郡为名。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县置慈州(后改南慈州)。五年分宋平县复置,治今河内市附近。为交州治。贞观元年(627年)废南慈州,交趾县仍还旧治。唐末废。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大明寺西侧。北宋庆历八年(1048)郡守欧阳修建。《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西北五里大明寺侧。庆历八年二月,欧公来牧是邦,为堂于大明寺庭之坤隅。江南诸山,拱列檐下,若
明嘉靖年间改显陵卫置,属兴都留守司。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承天卫 “在府治西北。洪武初置安陆卫,嘉靖三年改为显陵卫以护陵寝。十六年……改显陵卫为承天卫”。
即土尔扈特南中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俗称水门塘。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八里。《方舆纪要》卷21霍邱县:大业陂在“县东北十五里。周二十余里。人呼为水门塘。相传古名镇淮洲,陷而为陂”。
即武林县。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旧唐书·地理志》 作 “武临县”。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方山岭。《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兴国县:方石岭隘“在县北。亦曰方山岭阨”。
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南马市镇。清置巡司于此。
一名鼓钟城。在今山西垣曲县东三十五里。《水经·河水注》: 教水南流历鼓钟川,分为二涧,“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及铜钱也”。《周书·武帝纪》: 北周建德五年 (576),“乌氏
即今四川城口县西北沿河乡(岔溪河场)。《明史·张令传》: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大败(张献忠义军)玛瑙山,走岔溪,千江河,令复与副将方国安大破之”。即此。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大岩江“在司(今西山镇)南。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福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