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江西兴国县西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南康郡南康:“有上洛山。”《寰宇记》卷108虔州赣县:上洛山,“《舆地志》云,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能斫杉枋,聚于
①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 改赵国置,治所在邯郸县 (今河北邯郸市)。三国魏太和六年 (232)改为赵国,移治房子县 (今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赵郡。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元氏、高邑、内丘、临城、柏
即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之㟂屺岛。 《清一统志·登州府》 作 “㟂㞦岛”。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盖冶。东汉永平二年 (59) 割属琅邪国。章帝时仍属泰山郡。西晋属东莞郡,元康元年 (291) 析置东安郡治此。北齐废。(1)古县名。西汉以故盖邑置,治今山东省
南北朝至隋勿吉七部之一。分布在今乌苏里江流域。《北史·勿吉传》:勿吉部类凡七种,“其五号室部,在拂涅东”。唐入渤海国。
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三里云居山。清道光《安岳县志》 卷7: 真相寺 “在治东南三里云居山。宋建。有圆觉洞。前山顶有亭,邑令江伍图建,奉希夷石刻像。乾隆丙申,邑令徐观山迁希夷像于洞,复修其亭”。今有唐、五
明置,属萧县。即今安徽萧县西北杨楼镇。(1)在安徽省萧县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杨楼,人口1.2万。早年杨姓人家在此盖楼建村,取名杨楼。1949年始设杨楼乡,1958年改公
在今四川新都县南十里毗河上,为通成都之要道。《晋书·李特载记》: 太安初,李特攻成都,“使李骧与李攀、任回、李恭屯军毗桥,以备罗尚”。《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一年 (870),南诏攻成都,“王昼以兴元
亦作陶村市。即今浙江武义县西南六十里桃溪镇。明景泰初移鲍村巡司治此,嘉靖中废。民国时置桃溪镇。
在今山西平顺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2平顺县 “照城” 条: “益阳城在县东南四十里,今为城头村,……慕容永所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