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居县
西汉武帝时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昭帝始元六年(前81)改属金城郡,为护羌校尉治。后迁治今古浪县西。东汉元初二年(115)复迁旧治。西晋废入西都县。十六国前凉复置,属金城郡。建兴四年(316)改属广武郡。北魏废。《水经·河水注》:涧水“出令居县西北塞外,南流径其县故城西”。即此。
古县名。汉武帝置,治今甘肃省永登县西连城。两汉属金城郡。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复置,旋又废。地当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冲要。汉武帝时,筑塞、通渠,置田官吏卒于此。两汉曾为护羌校尉治。
西汉武帝时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昭帝始元六年(前81)改属金城郡,为护羌校尉治。后迁治今古浪县西。东汉元初二年(115)复迁旧治。西晋废入西都县。十六国前凉复置,属金城郡。建兴四年(316)改属广武郡。北魏废。《水经·河水注》:涧水“出令居县西北塞外,南流径其县故城西”。即此。
古县名。汉武帝置,治今甘肃省永登县西连城。两汉属金城郡。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复置,旋又废。地当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冲要。汉武帝时,筑塞、通渠,置田官吏卒于此。两汉曾为护羌校尉治。
俗称郡王旗。清顺治六年 (1649) 置,属内蒙古伊克昭盟。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驻地阿腾席连镇。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9年依俗称改名郡王旗。旧旗名。清顺治六年(164
即塔什巴里克。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喀什噶尔: 塔什密里克在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在今河南武陟县西。《魏书·地形志》:汲郡山阳县“有沁阳城”。《水经·沁水注》:“(怀)县北有沁阳城,沁水径其南而东注也。”
今广西北海市南大海中之斜阳岛。与涠洲斜对,周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螺冈山” 条下: “蛇洋洲亦名小蓬莱,特起海中,如蛇形。周四十里,与涠洲山相对。”
即今福建平潭县西北小练岛。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7福清县:小练山“在永宾里,五代时卢、林两姓卜居于此”。《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福清县:小练山“在县东海中,旁有大练、小练二门,五代以后居民环集,商贾辐
①北周天和二年(567)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寻改为中江县,属资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隋开皇元年(581)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玄武县置,属潼川府。治所即今四川中
在今陕西略阳县东。《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八渡水“在(略阳)县东八十步。源出退水,自徽县界来径八渡山下,绕城东南,会夹渠水入嘉陵江。自源徂流, 渡者凡一百八处,故又名一百八渡河”。即《水经注》之北谷水
古岛名。亦译作呫哔罗山。即今越南中部会安东部海上之占婆岛。为古代中西海上交通线所经。《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象石又西南三日行, 至占不劳山, 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
在今浙江青田县西。《清一统志·处州府》:小连云山“在青田县西一百里,与丽水大连云山相接,延袤数十里,高出云霄中。有二洞:东曰龙须,南曰韩山。其高岩曰金水岭。元至元中始凿石通道,达景宁县界”。
指厨谷山中。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南。《周书·异域·氐传》: “世宗时,兴州人段吒及下辩、柏树二县民反,相率破兰皋戍。氐酋姜多复率厨中氐、蜀攻陷落丛郡以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