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山
即伊卢山。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魏书·地形志》 安乐县:“有伊莱山神。”
即伊卢山。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魏书·地形志》 安乐县:“有伊莱山神。”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部中街山列岛。《清史稿·地理志》:定海直隶厅有“东、西福山”, 即此。
北宋置,属含山县。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北滁河西岸再安村。古镇名。宋置,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
在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叶尔羌河东岸黑恰道班。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可卡提达坂山口……又十里至黑黑子将杆,柴足草缺。”
在今安徽黟县西南十里,东厄黟县盆地南口,地势险要。《三国志·吴书·贺齐传》:建安十三年 (208),贺齐 “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即此。《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即五篆山。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 ·庆远府》: 武篆山 “一名五篆山。耸秀菁葱,上多大猿奇鸟”。
五代置,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元至元中改为永顺路。五代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宋为羁縻州,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永顺县一带。元至元中改置为永顺路。
即汤山。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汤山镇。《金陵胜迹志》 卷3: 汤山 “今称南汤山,以别燕京之汤山”。
在今贵州福泉县南二里武胜关。《清一统志·平越州》:仙影崖,“《旧志》:石壁如屏。上有张三丰遗影。俨然画图。明郭子章镌‘神留宇宙’四字于其旁”。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回河在“县东北七十五里。自府北池河分流经此,又东南,入于沔水”。集镇名。在山东省济阳县东南部,东邻黄河。属济阳镇。人口 2330。为原回河镇人民政府驻地。
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斜谷口。《三国志·蜀书 · 后主传》: 建兴十一年 (233) 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后置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