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伍城郡

伍城郡

①即五城郡。一名仵城郡。北魏置,治所在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②即仵城郡。南朝梁置,属楚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隋书·地理志》 汝南郡城阳县:“又梁置伍城郡,后齐废。”

③亦作五城郡。南朝梁置,属新州。治所在伍城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北周改为玄武郡。

④北齐合并五城、泰宁等七郡置,为义州治。治所在伍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改汲郡置,治伍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


猜你喜欢

  • 石照山

    一名石镜山。在今安徽绩溪县东。《舆地纪胜》卷20徽州:石照山“在绩溪县东五里。有石高二丈,光可以鉴。旁有石照院”。

  • 吉阳县

    ①三国吴分庐陵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以在吉水之阳而名。隋开皇十年(590)废入庐陵县。②东晋置,为晋昌郡治。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西五十里。南朝宋末为新兴郡治。梁废。③南朝宋改上廉

  • 门岭县

    又称筠岭县。1933年7月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县南部和寻邬县北部析置,治所在筠门岭圩(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

  • 左国城

    西晋时匈奴左部所居,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晋书·刘元海载记》:“(刘渊)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在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东北。西晋建武元年(304年),匈奴族首领刘渊反晋,曾建都于此。

  • 竹东

    即今台湾新竹县东南竹东镇。台湾铁路新竹线由新竹通此。

  • 大杨庄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五十里大杨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北有大杨庄。

  • 兰沧水

    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唐代称兰沧江。唐樊绰《蛮书》卷2:“兰沧江源出吐蕃中大雪山下莎川,东南过聿赍城西,谓之濑水河。又过顺蛮部落,南流过剑川大山之西。兰沧江南流入海。”南诏以为四渎之一。《元混一方舆胜

  • 诸全州

    元至正十九年 (1359)朱元璋改诸暨州置,属绍兴路。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至正二十六年(1366) 改名诸暨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改诸暨州置,即今浙江省诸暨市。属绍兴路。辖境即今浙江省诸

  • 沱泊溪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一里。《明一统志》 卷72芒部军民府: 沱泊溪 “在府治西。源出山涧,下流入纳冲河”。

  • 石城桥

    在今江苏南京城汉西门外。杨吴始建,明初改建。因汉西门明称石城门,故名石城桥。《清一统志·江宁府》:石城桥“在江宁县西石城门外,跨城濠。本朝康熙十八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