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强城
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旧唐书·地理志》 普康县:“后周永唐县,隋改为永康,移治伏强城。”
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旧唐书·地理志》 普康县:“后周永唐县,隋改为永康,移治伏强城。”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建,在今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最初是雍亲王府,为胤祯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 (1725) 改名雍和宫。十三年(1735) 因停放胤祯灵柩,将宫内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并立
西晋末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径沌阳县北,处沌水之阳也。”后属江夏郡。南朝陈废。古县名。西晋末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因“处沌水之阳”(《
在今吉林舒兰市东南五十里小城镇东村。是金代开国元勋、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完颜希尹及其家族的墓地。墓地范围长十里、宽三里,分五个墓区。完颜希尹墓在第二墓区。完颜希尹是金初著名政治家、女真文字的创造者。后因统
亦名大巴岭山。在今陕西南郑县南、四川南江县东北,为米仓山南支。《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
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小兴凯湖。《清一统志·吉林一》:达巴库湖“在宁古塔城东南七百里,兴凯湖之北。周围三十里”。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兴凯湖之北有小湖,一曰达巴达库,亦称小兴凯湖,距大兴凯湖约
明洪武八年(1375)分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置,属酉阳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美沙乡(司城街),十七年(1384)属四川布政司。辖境相当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南朝宋置,南齐置南襄城郡于此。《南齐书· 曹虎传》: 永明六年(488),“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遣虎督数军讨之”。
在今台湾省中西部。源出合欢山,西流经台中盆地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大肚溪“在彰化县北十里。《旧志》:源出大山中,西流经大肚社南,又西入海”。据张荣楼、李梦愚编《台中县志稿·台中县乡镇地名的
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寰宇记》卷130建安军永贞县:“(唐)广陵监、丹阳监并置在县郭,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并称“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8真州:小铜山“在扬子县
即今四川喜德县。民国《西昌县志》卷9:同治八年(1869),《周达武征剿建南夷匪碑记》云:“由西堡子取道竹山子,商请李、丁两军由甘相营取道两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