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信州

信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 (523) 分益州置,治所在鱼复县 (西魏改为人复,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以东的长江南北和大宁河流域及湖北巴东以西地区。北周以后缩小。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巴东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信州,次年改为夔州。

②北齐改北扬州置,治所在陈郡 (今河南淮阳县)。《元和志》 卷8: “高齐文宣帝以百姓守信,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 北周武帝改为陈州。

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汝阴县 (今安徽阜阳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阜阳、颍上、凤台、临泉等市县地。《寰宇记》 卷11颍州信州城: “隋大业十三年郡城为贼房献伯所陷,其年郡民江子建率众于险处作栅。唐武德二年 (当为四年) 授子建信州刺史,以栅近汝南褒信县,故名信州。” 六年 (623) 改为颍州。

④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以乙失活部落置,属幽州都督府。侨治范阳县境 (今河北涿州市境)。后废。

⑤唐乾元元年 (758) 析饶、衢、建、抚四州之地置,治所在上饶县 (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信州路。

⑥唐置,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坝子。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部。天宝后废。

⑦辽开泰七年 (1018) 置,治所在武昌县 (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辖境相当今吉林公主岭市一带。元废。古城遗址尚存。


(1)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分益州置,治鱼复县(今重庆奉节县东,西魏改人复)。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奉节、开县、云阳、巫溪、巫山等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名蘷州。(2)北齐改北扬州置,治项县(今河南沈丘县)。以百姓守信,不附侯景,故名。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周口、沈丘、淮阳、西华、商水、项城及安徽省界首、太和等市县地。北周武帝时改为陈州。(3)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六年改名颍州。(4)唐乾元元年(758年)分饶、衢、建、抚四州地置。治上饶县(今江西上饶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贵溪市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两宋属江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信州路。(5)辽开泰初置,治武昌(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一说在今辽宁开原市南、铁岭市东北)。元废。


猜你喜欢

  • 大庸卫

    明洪武九年(1376)改羊山卫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羊山卫,后以屯饷艰阻,改置今卫。临庸水之阳,名曰大庸。”建文改永定卫。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治今湖

  • 缺门城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缺门山。《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子仪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即此。

  • 杜门

    即覆盎门。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小白杨二村之北。《汉书·刘屈氂传》:戾太子军败,“南奔覆盎门,得出”。师古注:“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一号杜门。”

  • 平卢

    唐方镇名。即淄青。治所在青州(今山东青州市)。

  • 亭山

    ①在今河北涞水县北二里。《方舆纪要》 卷12涞水县: 亭山 “以山形亭亭特峙而名”。②在今浙江绍兴市南。《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 亭山在 “府南十里”。③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鸡山东。隋改卫国县曰亭山

  • 高天砦

    在今广西鹿寨县南。《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高天砦 “在县东。自砦而东百二十里至平乐府修仁县。旧为盗贼出没处”。

  • 归龙山

    一作龙归山。在今四川铜梁县北安居镇东。《方舆纪要》卷69安居县:凤凰山“其西南对峙者曰龙归山,山形盘旋如龙,亦一方之胜”。《清一统志·重庆府一》:归龙山“在铜梁县北旧安居县东……东北对峙者曰凤凰山”。

  • 泥阳镇

    北宋置,属栗亭县。即今甘肃徽县西北泥阳镇。在甘肃省徽县西部、徽成盆地中部。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李磨村,人口 1600。 相传古代洪水挟泥沙淤积河谷川坝,造成烂泥殃,据此雅名泥阳

  • 阴陵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靠山乡古城集。《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即此。东汉为九江郡治。西晋属淮南郡。东晋废。②北齐于故阴陵城置,为阴陵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后

  • 掫城

    即蕞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新丰县有 “掫城”。又 《后汉书· 刘玄传》: 更始三年 (25) 赤眉起义,更始使 “李松军掫,以拒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