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修武县

修武县

①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获嘉县。西晋属汲郡。北魏孝昌中改为南修武县。

②北齐天保七年 (556) 置,属汲郡。治所在西修武城 (即今河南修武县)。北周属修武郡。隋属河内郡,大业十年 (614) 移治永桥 (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大虹桥乡)。唐武德二年 (619) 移治浊鹿城 (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为陟州治。四年 (621) 还治西修武城 (今修武县),属殷州。贞观元年 (627) 改属怀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废。元祐元年 (1086) 复置,属怀州。元属怀庆路。明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27.8万。辖3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商为宁邑,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在此修兵演武,改名修武。《水经注·清水》:“《韩诗外传》言: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宁曰修武矣。”秦置修武县,治今获嘉县城。《汉书·高帝纪》:汉王二年(前205年)汉王“至修武,陈平亡楚来降”,即此。汉属河内郡,晋属汲郡。北魏孝昌中改修武县为南修武县,并析置北修武县,治浊鹿城(今河南辉县市区西南)。东魏又增置西修武县(治河南今修武县城),寻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南修武县治故西修武县城,废北修武县,称修武县,治今修武县城。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永桥(今河南武陟县城)。唐武德二年(619年)移治浊鹿城;六年还治今修武县城,属殷州。贞观初属怀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又废,元祐元年(1086年)再置,属怀州。元属怀庆路。明、清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0年并入焦作市。1961年复置修武县,属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3年属焦作市。地处太行山地和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沙河、大狮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为主。特产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四大怀药”。矿产有煤炭、大理石、黏土、铁矿石、铝、铜等。工业有采煤、冶炼、水泥、机械、化肥、电力、陶瓷等。新焦铁路和郑焦、辉焦、新济、方武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宋建胜果寺塔、当阳峪瓷窑遗址、李固龙山文化遗址、汉献帝陵、百家岩寺塔、云台山风景区、青龙峡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固庙镇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古淮渎祠或称淮渎庙曾建于此,故名。

  • 石零堡

    即今广西来宾县西南石陵乡。《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石零堡“在县(治所在今迁江镇)东南三十里。往来者经此,每罹寇患。正德七年设堡于此,筑城置戍”。

  • 桐油站

    元置,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明初置为驿。后废。

  • 王可寨

    即今山西沁县西北王可村。《清一统志·沁州》 “段村寨”条下:州西北“四十里有王可寨”。

  • 新城市

    旧为新城县。明洪武十年 (1377) 省为新城市,属衡阳县。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五里新市镇。明、清置江东巡司于此。

  • 龙且县

    亦作龙沮县。南朝梁置,为东彭城郡治。治所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废。

  • 鄂摩宗

    在今西藏拉孜县东北百六十余里俄模钟村。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鄂摩,兰也。城墙土色近之,故名。”

  • 王官庄

    即今河北清河县西南十八里王官屯镇。民国《清河县志》图:西南有王官庄。

  • 汝源县

    隋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隋末废。

  • 铜濑县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境。东汉改同濑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境内,一说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北。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同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