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鲁灰河
又作兀勒灰河,兀鲁骨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元太祖建国前曾与克烈部王罕激战于此,后为太祖弟合赤温封地。《元史·土土哈传》:“诸王也只里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攻,遣使告急。复从皇孙移师援之,败之兀鲁灰。”即此。明代译名兀鲁骨河。清代译名乌尔虎河、鄂尔虎河、乌尔浑河。又称芦河。
又作兀勒灰河,兀鲁骨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元太祖建国前曾与克烈部王罕激战于此,后为太祖弟合赤温封地。《元史·土土哈传》:“诸王也只里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攻,遣使告急。复从皇孙移师援之,败之兀鲁灰。”即此。明代译名兀鲁骨河。清代译名乌尔虎河、鄂尔虎河、乌尔浑河。又称芦河。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48永宁县:刀轘川“源出陕州界,下流入宜阳县界入洛水。一名昌河。一曰昌谷水”。
在今云南洱源县西南。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土巡检司于此。
即今四川犍为县东龙孔镇。《清史稿·胡中和传》:同治元年(1862),“(李)永和遁犍为龙场,负隅死抗。中和围之,垒石墙,编木栅,外浚深壕,密布梅花桩”。即此。
唐天宝元年(742)改当州置,治所在通轨县(今四川黑水县东)。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当州。
即广武镇。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境。金幼孜 《北征后录》: 明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征阿鲁台,五月 “次广武镇,即哈剌莽来”。
在今广东仁化县东北扶溪镇东之厚塘村。《方舆纪要》 卷102仁化县 “高冈堡” 条: “盘石营在县东五十里,其相近者又有厚塘营。” 《清一统志·韶州府》: 厚塘营 “在仁化县东四十里”。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黄埠镇南盘沿。清康熙时建炮台于此。
又名夷播海、达林库儿、巴勒喀什池。元属察合台汗国。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
在今湖南耒阳市西南耒水中。《舆地纪胜》卷55衡州 “雨濑滩” 条引盛宏之 《荆州记》 云: “岁旱百姓壅塞之则雨。若一乡独壅,雨亦偏应。”
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麻田镇。1940年11月,八路军前方总部等机关进驻麻田镇一带,指挥华北军民坚持抗战,直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