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里桥

八里桥

即永通桥。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八里通惠河上。因距县治八里而名。为陆路入北京的重要孔道。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由天津入侵北京,清军于此抵御。《清史稿·文宗纪》:“瑞麟等与洋兵战于八里桥,不利。”即此。


(1)桥名。在今北京市通州区西。为通州至北京要道。清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初七日晨,英法联军分东、西、南三路进攻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马队;中午,被占领,即此。(2)集镇名。在陕西省洛南县东南、兑山南麓。属城关镇。人口1000。以此地距县城八里,且有一石桥得名。产玉米、小麦。名产砂锅。有陶瓷厂及兑山煤矿。


猜你喜欢

  • 石塘岭关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五十里。《明史·地理志》密云县:“有石塘岭、墙子岭等关。”《清一统志·顺天府四》:石塘岭关“有城,周二里有奇,旧设参将。本朝改设石塘路都司,今改守备。《县志》:石塘岭关东自陈家峪,西

  • 蔷薇河

    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2海州: 蔷薇河在 “州治 (今海州镇) 西一里。东北通北海,西北通赣榆,南通新坝,直抵淮阴,内接市河入州城。先时漕运由此入淮,北场盐课亦从此达安东(今涟水县)。

  • 十字路镇

    即今山东莒南县治。西汉置高乡侯国于此。明、清置十字路巡司。(1)在山东省莒南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镇人民政府驻十字路,人口10万。古时因地处两大道十字相交处,故名

  • 走马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西北走马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巴县:走马铺“在县西八十七里”。

  • 土僚蛮江

    又作土老蛮江、秃剌蛮江。即今云南东北部之横江。元代称土僚蛮江。《元混一方舆胜览》乌蒙路:“土僚蛮江,两山夹束五百余里,水中多巨石,湍口峻急,如万马奔,惟五板小舟可行,容使客二人,而水工六人。”

  • 兀失卫

    明正统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阿什河流域。后废。明正统后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区约当今黑龙江省阿城市阿代河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猇亭

    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三国志· 蜀书 · 先主传》: 章武二年 (222)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六月,“陆议 (即陆逊)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即此。

  • 斧柯山

    又名烂柯山。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寰宇记》 卷159端州高要县: 烂柯山 “一名斧柯山”。宋苏易简 《砚谱》 云: “端溪有斧柯、茶园、将军地,同是一溪,惟斧柯出者,大不过三、四指。一两呵汗津滴

  • 弥川县

    金正大三年 (1226) 升弥川砦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三十里。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省入葭州。古县名。金正大三年(1226年)升弥川寨置,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南。属葭州。蒙古至元

  • 聂索镇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五十里。即古聂家口。以聂索河而得名。古镇名。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宋时河决聂家口,即在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