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沂州。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兰山镇。六年(623)省入临沂县。
②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为沂州府治。治所即今山东临沂市。1914年改临沂县。
(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北兰山村。属沂州。六年废入临沂县。(2)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为沂州府治。1913年废府留县。1914年因与甘肃省兰山道重名,改名临沂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沂州。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兰山镇。六年(623)省入临沂县。
②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为沂州府治。治所即今山东临沂市。1914年改临沂县。
(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北兰山村。属沂州。六年废入临沂县。(2)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为沂州府治。1913年废府留县。1914年因与甘肃省兰山道重名,改名临沂县。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属五开卫。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中潮镇。清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中潮镇。属五开卫。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又名白华顶。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普陀山之主峰。海拔291米。清许琰《普陀纪胜》:“白华顶一名菩萨顶,居四山之中,为众峰之杰,高五里余。巅圆而平,约广二十余亩。东望之肃然严整,南望稍攲侧焉。地迥多风
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东。《寰宇记》卷106洪州南昌县:吉州山“在城西北一百九十里,与松门山相对。其上居民云是秦时移此”。
即今河北临漳县东十二里西羊羔乡。明正德《临漳县志》卷2:“羊羔屯去县东一十里。”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巢县: 高林山在“县南六十里。山盘伏数里,林木高耸。山下有高林市”。
清光绪元年 (1875) 改噶玛兰厅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宜兰县。在台湾省本岛东北部,包括东北部海上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东临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脉。面积 2137.5 平方千米。人口48
唐置,属都金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一带。后废。
①在今四川仁寿县南。《方舆纪要》 卷53隆州: 鼎鼻山“在仁寿县南一里。其山隆起,又曰隆山,州盖以此得名”。②亦名打鼻山。在今四川彭山县南。《隋书·地理志》: 彭山县有鼎鼻山。《元和志》 卷32彭山县
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复兴乡 (复兴场)。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格格图布拉纳 “在吹郭勒南岸,沙木什西三十里两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