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内黄县

内黄县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陈留有外黄, 故加内云。”东魏天平初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相州。移治今内黄县西二十里旧县。大业初属汲郡。唐属相州。五代晋属大名府。北宋元丰以后徙治今内黄县。金改属滑州。明属大名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彰德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北部,北邻河北省。属安阳市。面积1163平方千米。人口71.1万。辖6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商为相邑,河亶甲都此。战国魏黄邑。西汉置内黄县,治今内黄县城西北,属魏郡。时习以黄河南为外,黄河北为内,黄河南已有外黄县(治今杞县县城东北30千米处),此地在黄河北,故名。东汉、三国魏因之。东魏天平初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内黄县(治今县西),属相州;大业年间改属汲郡。唐初属黎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相州,天祐三年(906年)属魏州。北宋移今址,属大名府。清乾隆《彰德府志》:“黄以黄泽名。魏以河南为外,河北为内,故陈留有外黄,此名内黄。”金、元属滑州。明属大名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彰德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改属濮阳市,1985年属安阳市。地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卫河及其支流洹河、硝河、杏园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棉花为主。工业有机械、纺织、化工、皮革、酿酒、电器、食品加工等。汤濮铁路和安濮、鹤台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商都亳城遗址、刘次范遗址、颛顼陵、帝喾陵和唐代双塔、清代荒年志碑等。


猜你喜欢

  • 唐城山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元和志》 卷21随州唐城县: 唐城山 “在县北三十二里”。

  • 西亭驿

    唐置,在今浙江绍兴市西。《清一统志·绍兴府一》:蓬莱驿“在山阴县西门外。唐曰西亭,宋曰仁风,明改今名。旧有驿丞,今裁”。唐置,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宋改置仁凤驿。

  • 翁额河

    又作翁厄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谢列姆扎河支流乌尔马河。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8: 翁额河 “国语,翁额,细野葱也。(黑龙江) 城东北八百二十里。源出东北苏克都哩奇山,西南流入西林穆丹河”。

  • 榆亚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安渡滩东北方。实为一断续的环礁,东西长约34公里,包括二角礁、浪口礁和线头礁等。中国渔民向称深筐,意为礁湖水很深。1935年公布名称为调查礁。1947年改名榆亚暗沙。

  • 卧如来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营房子附近。《辽史·地理志》 “松山州” 后附宋王曾《上契丹事》 曰: “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辽置,在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营房子附近。因山中有卧佛像得名

  • 清江浦镇

    即今江苏淮阴市。明中叶后清江浦运口常为黄河所淤,不通舟楫。成化年间于清江闸置两坝,运船由此车盘过坝入河,清江闸南岸渐成集镇。清康熙时河道总督驻此,雍正七年 (1729) 又为南河总督驻所。乾隆时移清河

  • 下溠县

    西魏改㵐西县置,为唐州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隋开皇十六年(596)改置唐城县。古县名。西魏改㵐西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北周为下溠郡治。隋开皇十六年(

  • 永春县

    五代闽永隆四年(后晋天福七年,942)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春县。《舆地纪胜》卷130泉州《县沿革》:永春县,“旧录云,县境有乐山,山之草木四时不变,故谓之永春”。元属泉州路。明属泉

  • 邓至山

    在今四川南坪县东二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同昌县:“有邓至山,云邓艾所至,故名焉。”《元和志》卷22同昌县:“邓至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 彻崇山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5新化州:“彻崇山在州治(今县西北新化)北五十里。林木蓊郁,岩石峻险,延长一百五十里。路险人迹罕至。下有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