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凤山县

凤山县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属台湾府。治兴隆庄(今台湾高雄市北左营区)。乾隆五十三年(1788)移治今高雄县(凤山市)。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县废。

②1919年改东兰土州同置,属广西田南道。治所即今广西凤山县。刘介《广西县名考察述略》:凤山县“以凤山为县名”。1928年直属广西省。

③1933年伪满升凤山设治局置,驻凤山屯(今黑龙江通河县西北凤山镇)。1939年撤销,并入通河县。1947年复置凤山县。1949年撤销,并入通河县。


(1)古旧县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治兴隆里(今台湾高雄市北旧城)。属台湾府。以山得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移治今高雄县凤山市。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属台南府。二十一年为日本侵占,1924年改设高雄市。(2)旧县名。1947年由凤山设治局升县,治凤山屯(今黑龙江通河县西北凤山镇)。1949年撤销,并入通河县。(3)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属河池市。面积 1743 平方千米。人口18.9万。辖1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广西县名考原述略》:凤山县“以凤山为县名”。北宋置凤山哨,属羁縻兰州。南宋置罗博土州,治今县西南平乐,属庆远府。元属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明废罗博土州,为东兰州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凤山土分州,属庆远府。1914年属田南道。1926年置凤山县,直隶广西省。1949年属百色专区,1965年属河池专区,1971年属河池地区,2002年属河池市。地处桂西北山原,地形以山原化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盘阳河、巴英河、坡心河流经境内,其中坡心河为广西最长的地下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稻、豆类、红薯、木薯等为主。矿产有金、硫黄、煤、水晶、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等。工业有采矿、水泥、酿酒、农机等。有公路通巴马、东兰、百色、天峨等地。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云峰洞、鸳鸯湖、江洲仙桥、凤阳关和纪军岩、将军山、坡心长寿水源洞。


猜你喜欢

  • 五台县

    隋大业二年(606)改驴夷县置,属代州。治所即今山西五台县。《元和志》卷14称,“因山为名也”。后属雁门郡。唐属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为五台县,属太原府。八年

  • 广里

    又名光里。即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广里乡。《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魏书·侯渊传》载:东魏初,侯渊自齐州罢还,“行达广里,会承制以渊行青州事”。即此

  • 育犁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乳山市西北育黎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西北海滨。属东莱郡。东汉省。

  • 南徐州

    ①南朝宋永初二年 (421) 改徐州置,治所在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以东,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元嘉以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宜兴等市县以东,无

  • 归顺峒

    明洪武初改归顺州置,属镇安府。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十里旧州村。弘治九年(1496)复置归顺州。

  • 钱清场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四十二里钱清镇。产海盐。《明史· 杨维桢传》: 元泰定四年 (1327),维桢“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即此。

  • 灵涧桥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清一统志·黄州府二》:灵涧桥“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上镌碧玉流三字,唐柳公权书”。为元至正十年(1350)建,为石砌单孔桥。崖壁有元、明、清诗文题刻。

  • 余东场

    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四十六里余东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于此。民国时以余东、余西两场并为余中场。

  • 黄熊山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

  • 海西

    元明时泛指牡丹江、松花江会合处以西松花江流域。明代海西女真居此。元明时泛指牡丹江、松花江汇合处以西松花江流域,明代海西女真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