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凤翔县

凤翔县

唐至德二年(757)改雍县置,与天兴县同为凤翔府治。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宝应元年(762)省入天兴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复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仍为凤翔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西部、渭河平原西部。属宝鸡市。面积 1179 平方千米。人口50.7万。辖12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自平阳迁都雍城(在今城关镇南),至秦灵公(前424—前415)秦国于此为都二百五十多年。后为雍县。秦属内史,西汉属右扶风。北魏太延二年(436年)于县兼置平秦郡。太平真君十年(449年)于横水镇置横水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又于雍县兼置岐州。西魏改平秦郡为岐山郡。西魏、北周之世,废横水县。隋开皇元年(581年)州、郡移治今址,三年废郡存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岐州为扶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州为扶风郡。至德元载(756年),以相传周初有凤鸟集鸣岐山,翱翔南飞,扶风郡改称凤翔郡;分雍县地设天兴县,并改雍县为凤翔县,二县同城而治,升郡为凤翔府。宝应元年(762年)省凤翔县入天兴县。北宋熙宁末至宣和末秦凤路治于凤翔府。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二十七年置凤翔路,治凤翔府。元初废凤翔路。1913年废府存县,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1年迁治驻宝鸡。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岐山、麟游二县并入凤翔县。1960年属宝鸡市。1961年以原域析出复设岐山、麟游二县,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地处关中盆地、黄土高原过渡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麦、玉米为主。虢王镇为本省“秦川牛”基地之一。有酿酒、化工、建材、造纸、陶瓷、农机、木器、纺织等工业。特产西凤酒、木版年画、泥塑、剪纸、烟花纸炮、皂素、皂金漆器、西凤草提篮、草帽等。凤麟、凤千公路和西宝公路北线经此。名胜古迹有秦穆公墓、秦公陵园、雍城遗址和东湖公园等。


猜你喜欢

  • 武隧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之俗称。《水经·易水注》: 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

  • 和宁州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 苲领山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浈阳县: “有苲领山。”

  • 南笼厅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改安笼千户所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雍正五年(1727) 升为南笼府。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安笼千户所置南笼厅,治今贵州省安龙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1

  • 秋谷

    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37载: “秋谷在荆山麓。宋范仲淹尝寄迹于此。”

  • 小宛驿

    亦作小湾驿。清置,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小宛堡村。《清史稿·地理志》:安西直隶州有小宛驿。

  • 平头著可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1374)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永乐十二年(1414)属乌罗府。正统三年(1438)改属铜仁府。清嘉庆二年(1797)改属松桃厅。

  • 南静郡

    南朝梁置,治所在开建县 (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南丰镇东)。隋开皇十年 (590) 废。南朝梁置,治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南丰东)。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封开县东北境。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钧台 (臺)

    一名夏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夏启有钧台之享”。杜注: “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 《续汉书 ·郡国志》:颍川郡阳翟县 “有钧台”。

  • 信阳军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义阳军置,治所在信阳县 (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罗山二县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为信阳府。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义阳军置,治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