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口
在今陕西勉县西。《资治通鉴》:五代梁太祖乾化元年(911),“蜀主以昌王宗为应援招讨使,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兵救安远军,壁于廉、让之间, 与唐道袭合击岐兵,大破之于明珠曲。明日又战于凫口,斩其成州刺史李彦琛”。
在今陕西勉县西。《资治通鉴》:五代梁太祖乾化元年(911),“蜀主以昌王宗为应援招讨使,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兵救安远军,壁于廉、让之间, 与唐道袭合击岐兵,大破之于明珠曲。明日又战于凫口,斩其成州刺史李彦琛”。
①又名九宗山。在今湖北孝昌县东。《舆地纪胜》卷77引《宋永初山水记》云:“其山环阜叠嶂,林麓深杳,中有圆明寺,大谿横前,景物幽趣。盖不减长安之九嵕也。”②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汉书·地理志》谷口县:“
旧名佛潭桥堡。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佛昙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三十八里磐石镇。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 “邀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明史· 朱亮祖传》: “徇下瑞安,复败 (方)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 即此。
亦作幕南。初指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后汉书·乌桓传》: “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清代又专指内蒙古为漠南,即以此故。又作幕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为漠南。《史记·匈奴列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岸中岩山。北宋苏轼 《为老人克华》 诗云: “慈姥岩前自唤渡,青云江畔人争扶。” 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上: 中岩 “凡五里至慈姥岩,岩前即寺也”。
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大新乡大中圩。大业初属永平郡。唐属龚州。北宋开宝五年 (572) 废入平南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
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司空山上。《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张安抚寨“在司空山上。宋亡,有安抚张德兴者,立寨于此,以图恢复,与元人相持十余年,为元将昂吉儿所袭,兵败死之。寨有五门:曰太平、曰欢喜、曰朱
①神话中指天帝在下界的都邑。《山海经·西山经》:“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②对首都而言,古称陪都为下都。西周都镐(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成王营雒邑(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
又名嶂山。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日月山一带。一说即今青海天峻县南库库诺尔岭。《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任城王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古山名。又称嶂山。即今青海
南宋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来安路。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来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