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阳岭
在今安徽旌德县北。《方舆纪要》卷28旌德县:凫阳岭在“县北十里。又县西北有乌岭”。
在今安徽旌德县北。《方舆纪要》卷28旌德县:凫阳岭在“县北十里。又县西北有乌岭”。
即今吉林抚松县南松花江上源头道江。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三音额音河,“国语(满语), 三音, 好也, 额音, 流也。(吉林)城南五百二十余里。源出长白山,西北流,复折而东北入混同江”。《清一统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
在今贵州西北部。为长江上游支流。源出云南镇雄县东境,东北流经川、黔边境,至贵州习水县西南折而西北流,经赤水县西,东北至四川合江县入长江。明曹学佺《名胜志》说:赤水河“旧名赤虺。唐武后征云南檄文有赤虺河
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水经·沔水注》:曾水 “导源 (武当) 县南武当山……发源山麓,径越山阴,东北流注于沔,谓之曾口”。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龙田岩在“县(故治在今三街镇)西三里。中有石田,高低委曲,下有龙泉”。
①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太平山“又西二十里曰大雄山。地名释迦坂。山之东四十里余曰愚公峰,山之西为俚子峰,左右夹峙, 由万石岭至绝顶,俯视则众山如孙,长江如带”。②一名感钟
即鄢县。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
在今安徽宿州市南。《宋史·陈希亮传》:“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尝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
1914年析安达县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1917年改为林甸县。1914年置,治大林家甸(今黑龙江林甸县林甸镇)。1917年升县。
在今四川大邑县北二里。《方舆胜览》 卷56邛州: 平云亭 “在大邑之静惠山”。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3大邑县: “本志,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