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沐涟河
即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北之根河。《元秘史》作刊沐涟河。
即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北之根河。《元秘史》作刊沐涟河。
南朝梁置,属郢州。治所在药山县(今湖南沅江市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市地。隋开皇中废。
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清光绪三十年(1904)五原厅由大佘太移治于此。后又徙治隆兴长(今五原县)。
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东。《方舆纪要》卷67彰明县:“龙备堰在县东。”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清史稿·地理志》 平乐府信都厅: “南: 铺门墟有讯。”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清水铺镇。清乾隆《毕节县志》 卷1: 正东有清水铺。
隋大业初改彭蠡县置,为九江郡治。治所即今江西九江市。《旧唐书·地理志》 江州浔阳县:“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 唐初改为浔阳县。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以彭蠡县改名,以县界湓水得名。治今
①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南二十余里,与江西萍乡市交界处。旧为吴楚出入要道。有新、老二关,新关即插岭关,老关在其东北,已荡为丘墟。②即安戎关。在今陕西陇县西四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佑元年 (948),
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清史稿·地理志》 威宁州: “洛泽河出州西北,合数小水东北流,亦入 (云南) 恩安。”
①明洪武九年(1376)改达州置,属夔州府。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达州。清嘉庆七年(1802)又降达州为县, 为绥定府治。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76年析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汉源等县境。北宋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