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化隆县

化隆县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②西魏废帝二年(553)改石城县置,属浇河郡。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元和志》卷39廓州化城县:“因境内有化隆谷,故名。”隋属西平郡,唐初为廓州治所,先天元年(712)改为化成县。

③1931年改巴燕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1954年改为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化隆回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石城县置,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群科镇(古城),一说今县南甘都镇。“因境内有化隆谷”而得名(《元和郡县志》)。属浇河郡。北周改为广威县。隋仁寿初复名化隆县。唐武德初为廓州治。先天元年(712年)改为化成县。后历有兴废,1913年改为巴戎县,1928年改巴燕县。1931年巴燕县复改名化隆县,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1954年改为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化隆回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房陵

    春秋麋国地。名防渚。战国属楚,后入秦。在今湖北房县。秦始皇时为流放罪人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平缪毐之乱, “夺爵, 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华阳国志·汉中志》: “徙吕不韦舍人万于房陵。”

  • 鹿起山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45庐州: 鹿起山 “在舒城县东南三十里。《岳山图》 跋云: 昔有名僧过其下,一鹿自山出,僧因此即其地以化”。《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鹿起山 “上有试心台、洗剑

  • 兰州

    ①隋开皇元年(581)置,治所在子城县(今甘肃兰州市)。辖境约当今甘肃兰州市及临洮县等地。大业初改为金城郡。唐武德二年(619)复名兰州,治五泉县(今兰州市,后改名金城县)。天宝元年(742)改为金城

  • 揟次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十六国后凉属昌松郡。《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魏安人焦松等起兵迎前凉张天锡子 “大豫于揟次,陷昌松郡”。即此。北周省入昌松县。《三国志

  • 黄泥河

    即今吉林敦化市西北黄泥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 敦化县图: 西北有黄泥河。民国 《东北年鉴》: 吉敦铁路有黄泥河站。南盘江支流。在贵州省西南部和云南省东部边境。因河中含沙多,水呈黄色,故名。源于云南省

  • 蒋峪集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蒋峪镇。明嘉靖 《临朐县志》: 蒋峪集 “在县南七十里”。

  • 施公山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五十余里。《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施公山 “在镇海县 (今宁波市镇海区) 西北九十里。北瞰大洋,商舶往来,地极险要。元设巡司于此。 明时置烽��山上”。

  • 蓬山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寰宇记》 卷139蓬州: “因蓬山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68营山县: 大蓬山,“ 《志》 云: 蓬山有朝阳洞,空阔可容数百人。久塞。万历中开”。

  • 阴盘驿

    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阴盘城。《魏书·郦道元传》:北魏孝昌三年(527),“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寅反状稍露,(司州牧、汝南王)悦等讽朝廷遣(道元)为关右大使,遂为宝寅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 铜鼓县

    1912年改铜鼓厅置,后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即今江西铜鼓县。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西北部,西邻湖南省。属宜春市。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6镇、3乡,国有茶山、龙门、大沩山林场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