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
(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2)唐方镇名。先天元年(712年)始设,以辖境在伊州以西,故称伊西;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亦称伊西北庭。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贞元六年(790年)地入吐蕃。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
(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2)唐方镇名。先天元年(712年)始设,以辖境在伊州以西,故称伊西;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亦称伊西北庭。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贞元六年(790年)地入吐蕃。
在今云南富民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4富民县: 洟札郎水在 “县东北十里。西入大溪”。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沱沱河) 南,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为唐、蕃交通必经之地。《新唐书· 地理志》 鄯城县:“大速水桥,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又经鹘莽峡十余
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东北五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36光化县:陈家楼卡,“《县志》:在城北四十里。北界河南邓州老君庙。《光绪舆地记》云:有把总驻防”。村名。在山东省阳信县偏东北部。属劳店乡。人口660人。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二十五里。明万历中筑城,设巡司戍守。后移于中峒。
西汉元封三年(前108)置,为临屯郡治。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江陵(一说在朝鲜元山、德源一带)。《汉书·地理志》 注:“应劭曰:(暆)‘音移’。”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今韩国江原
元置,在今四川米易县。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3沂州: 康王城 “前有沙阜墩,谓之康王射箭台。俗名故县城”。
①《尚书·禹贡》 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其说有三:(1)胡渭认为是指台湾土著先民,即东鳀人。(2)清末民国初杨守敬谓指琉球、吕宋岛诸地。(3)清光绪《定海厅志》以为是指东南沿海越族,今舟山群岛
在今甘肃民勤县南。《新唐书·地理志》凉州姑臧县: “北百八十里有明威戍。”
今河南开封市的旧称。开封在战国时为魏都大梁,后世相沿称梁。隋、唐于此置汴州,简称汴。金、元后合称汴梁。元置汴梁路治此。旧时开封府的别称。战国时此地为魏都大梁,后世沿袭称为大梁,简称梁。唐在此置汴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