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阳镇

北阳镇

金置,属邯郸县。在今河北邯郸县境。


在河南省淇县南部。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北阳,人口 2580。相传,早有高姓居此,故曾名高家屯。后因此地有一大沙沟,村处于沟北,故名。1957年设乡,1958年建公社,1982年复乡,2001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线杆、纸盒、面粉、榨油、农机修配等厂。有公路东接107国道。名胜古迹有云蒙山、水帘洞、鹿台遗址、凉马台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闷江

    亦作胶水江。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红河下游入海一段。《交趾总志》卷1:闷江“在胶水县,上接大黄江,下通海”。闷江入海处曰闷海口。《明史·张辅传》:永乐五年(1407),张辅军追黎季犛于“胶水县闷海口”。

  • 卢平县

    东晋升平五年(361)置,属永平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岑溪、昭平等县境。南齐以后废。

  • 威平堡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南四十里威坪堡村。《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威平堡 “嘉靖四十五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

  • 鹿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定县置,属冀州。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元和志》 卷17鹿城县: “取县东故鹿城为名。” 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深州,至德元年 (756) 改名束鹿县。古县名。隋开

  • 赵城县

    隋义宁元年 (617) 置,属霍山郡。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北。唐属晋州,麟德初移治今赵城镇。《元和志》 卷12赵城县: “因故赵城为名。”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元丰三年 (1080)

  • 阴口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左传》:襄公九年(前564),晋侵郑,“次于阴口而还”。即此。《水经·洧水注》:“洧水又东径阴坂北,水有梁焉,俗谓是济为参辰口。”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

  • 松烟镇

    清置,属和顺县。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南三十八里松烟镇。《清一统志 ·辽州》: 松烟镇 “在和顺县东四十里”。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9—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和东县治此。(1)在山西省和顺县东南部

  • 高邮镇

    即今江西高安县东北高邮村。明正德 《瑞州府志》卷2: 高安县有高邮市。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4: 高安县东北有高邮市。在江苏省高邮市西南部、京杭运河东侧,西临高邮湖。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6平方

  • 火井镇

    北周置,属临邛县。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六十里火井镇。一说在今油榨乡。为隋至宋火井县治。明置火井坝巡司于此。在四川省邛崃市西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场,人口1800。以隋

  • 库车城

    即今新疆库车县。清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雅尔哈善等“由吐鲁番进攻库车,……八月,守城回目阿布都复突围夜遁,余众开门降”。次年设办事大臣于此。光绪八年(1882)置库车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