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门
春秋时吴都东门。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吴地记》:“匠门又名干将门……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故名。后省称将门,音变而为匠门。现已拆除。
春秋时吴都东门。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吴地记》:“匠门又名干将门……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故名。后省称将门,音变而为匠门。现已拆除。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南五十里洪山之北。峰峦雄踞一方。朱熹诗: “闻道黄杨山上头,千峰环抱百泉幽。”
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江家湖在“县(治今永平镇)西一里。一名西湖。湖内生茭荷,旁多高柳。沙屿回折,景趣潇洒。今故址仅存”。
即吐蕃。《元史·仁宗纪》:至大四年(1311)“吐番寇礼店、文州”,此指今西藏。
北宋元丰初置,属宁德县。在今福建宁德市东三十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废。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千户村。《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千户庄堡“驻西宁县,距府城一百里。有把总防守”。
明置,属平越卫。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南鱼酉乡。
①即今安徽歙县东四十五里深渡镇。以新安江深潭渡口为名。宋置深渡寨。《寰宇记》 卷104歙县: 深渡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与睦州分界。从新安江上,崇山峻流,爽气尤异。欲到州界,峰峦掩映,状若云屏,实百城
即今广东南海市东北黄岐镇。明万历《广东通志》 卷16: 南海县有黄竹岐墟。
清置,属五台县。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三十里豆村镇。《清一统志·代州》: 顺治六年(1649),宣府总兵李延寿破姜瓖,“夜骤马窦村” 即此。在陕西省富平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7万。
又称北原。指今陕西省渭河以北的黄土台原区,为关中平原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