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1936年伪满改沈阳县置,为奉天省会。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1945年8月废。
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 因以为名, 又以为号’。”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
西汉置,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其国斥卤,故曰斥章。”东汉属巨鹿郡。西晋称斥漳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因漳水流经县北,其地斥卤,故名。属广平
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南六十里桥圩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贵县图: 东南有桥墟。民国 《贵县志》 卷1: 桥墟 “今桥头乡南岸,最著名墟市,为四大墟之一”。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九十里大寺镇。清乾隆四年(1739)移长墩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西北大寺镇。清乾隆四年(1739年)移置长墩巡检司于此。
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丽江路为府,三十年(1397)升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通安州(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滇西北丽江、兰坪、福贡各县以北地区。清代属云南省,辖境还包有今剑川、
①又名缭水、上缭水。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南潦河。东北流入赣江。《寰宇记》卷106洪州奉新县:冯水“又因迁江东冯氏之族于海昏西里,赐之田曰冯田,冯田水因名之”。《清一统志·南昌府一》:冯水“《县志》,亦名奉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隅。《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玉液泉“在州城西南,元时取以造酒,因名。其水西流入清水河”。
在今云南祥云县南八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青华山在 “县南八里。下有洞,阔十丈, 山仅培, 洞中甚深, 邃不可穷。 旁有石窍漏光,若天窗然。《滇纪》: 自洱
即厄鲁特。明末清初,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等部总称。游牧于今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