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千秋镇

千秋镇

①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宋史·宋致虚传》:靖康元年(1126),致虚率军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宿以精骑冲之,不战而溃,死者过半”。

②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北葵潭镇东北千秋镇。清雍正《惠来县志》卷3:千秋镇“在县西七十里。其地背山面谷,水绕山盘。宋处置使邹沨尝驻兵其上,因勒铭石上”。千秋镇石铭曰“永镇千秋”。


(1)古镇名。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陷汴京,范致虚帅师出武关,在此遇金将洛索,被金兵精骑所冲,不战而溃。(2)今镇名。(1)在江苏省射阳县北部、射阳河北岸。面积157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千秋港,人口2500。清乾隆年间,高、关二姓人家迁此尖头港畔,聚落称下尖头港。1919年为华成垦殖公司总部驻地,以“立业千秋”之意,改称千秋港。1956年为滨海县临海区,1958年为射阳县兴盛公社。1983年改乡,2001年与鲍墩乡合置千秋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蚕茧等。有建材、纺织、水泥、服装、食品等厂。黄海公路经此。(2)在河南省义马市西南部。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千秋,人口3860。原称先修,因村南山上曾修过石窟佛像,并先于龙门、鸿庆寺而得名。西周称千秋堡,秦建千秋亭。1958年建公社,属渑池县。1970年属义马矿区,1981年属义马市。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豆类。有机械、预制件等厂和煤矿。陇海铁路、310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新邱

    即今辽宁阜新市东北新邱区。京奉铁路有支线 (新邱铁路) 通此。

  • 什邡县

    东汉改汁方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西晋改为什方县,属新都郡。南朝宋改为什邡县。齐又改为什方县。北周闵帝改为方亭县,武帝省入雒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益州。垂拱二年(686)改属汉州

  • 罗局镇

    金置,属岐山县。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南二十五里罗局村。元废。集镇名。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南部。属枣林镇。人口 3600。宋《元丰九域志》为马碛镇。明万历年间名挪集镇。清雍正年间已为今名。产小麦、玉米、油菜籽。

  • 蒲原郡

    亦作蒱原郡。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属邛州。治所在广定县 (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广定县(今四川蒲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蒲江县和名山县东部。隋开皇初废。

  • 宋泰县

    南朝宋末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境。南齐废。

  • 明祖陵

    又称明第一陵。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南临淮河入洪泽湖口。明洪武二十年 (1387) 朱元璋迁葬其高祖、曾祖、祖父于此。在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东南洪泽湖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修建祖陵,

  • 湖津县

    隋开皇四年 (584) 置,属协州。治所约在今云南大关县东北二十六里天星场。大业三年(607) 废入开边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天宝后废。古县名。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北

  • 皇母山

    即太行山。在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寰宇记》 卷52孟州济源县: “太行山,相传皇母山也,或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祈福而岁祷焉。其山起于邑界。”

  • 狼陂

    即春秋时之狼渊。在今河南许昌县西。《水经·潩水注》: 宣梁陂 “上承狼陂于颍阴城西南。陂南北二十里,东西十里”。

  • 夷齐庙

    即“伯夷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