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州

华州

①北魏皇兴二年(468)置,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延兴二年(472)改置三县镇。

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治所在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移治华阴县(今陕西大荔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同州。

③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治所在上川郡(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淮州。

④南朝梁置,治所在华阳郡华阳县(今四川广元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北境。西魏废。

⑤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置,治所在华山郡原郑县城(今陕西华县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治所在郑县(今华县)。垂拱元年(685)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复为华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华州。上元元年(760)又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复为华州。乾宁四年(897)升为德兴府。光化三年(900)复为华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临潼县东北部一带。元初省郑县入州,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清属同州府。1913年改为华县。

⑥唐渤海置,为率宾府治。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辖境约当今俄罗斯绥芬河下游一带。辽废。

⑦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万安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三岐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三岐、旃檀源和右邦源地区。宣德二年(1427) 以后入安南。


(1)北魏皇兴二年(468年)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延兴二年(472年)改置三县镇。(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年)移治华阴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黄河以西,黄龙县以南,蒲城县、华县及以东,华山以北地区。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名同州。(3)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境。辖境相当今广元市。西魏废。(4)(华huà)西魏废帝二年改东雍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治郑县(今华县)。圣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华州。乾宁四年(897年)升为兴德府。光化元年(898年)复为华州。辖境屡有变迁。清不辖县。1913年降为县。(5)渤海国置,治今俄罗斯滨海边区乌苏里斯克。属率宾府。辽废。


猜你喜欢

  • 蒲台 (臺)

    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东北二十里。一名秦台。《水经·河水注》: “商河又分为二水,南水谓之长丛沟,东流倾注于海。沟南海侧有蒲台,台高八丈,方二百步。《三齐略记》 曰: 鬲城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海上,于

  • 照散城

    金建,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南山城镇。《金史·太祖纪》: 收国二年 (1116) 五月,“阿徒罕破辽兵六万于照散城”。即此。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金收国二年(1116年),乌论石准大败辽军

  • 吴起镇

    即今陕西吴旗县城。1942年于此置吴旗县。

  • 桂州都督府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桂州总管。七年 (623) 改为都督府。治所在桂州 (今广西桂林市)。领桂、象、静、融、贺、乐、荔、南昆、龙、南尹、钦、南恭、燕、梧十三州。贞观末,督桂、昭、贺、富、梧、藤、

  • 平城堡

    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北坪城乡。清置驿,后废。

  • 哈喇巴勒图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西卡拉巴尔特。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哈喇巴勒图 “在吹郭勒南岸,索郭鲁克西三十里支河之间。逾乌兰乌苏至其地”。

  • 下堡塞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下堡村。《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下堡塞“在蒲岐所南五里,南临大海,所之南藩也”。

  • 鹿港镇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原名鹿仔港。清乾隆四十九年 (1784) 开为商埠。日本占领期间于1897年改名鹿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鹿港镇。在台湾省彰化县西部偏北、彰化平原北部,西临台湾海峡。

  • 两河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

  • 夙沙

    即宿沙。《路史·后纪》 卷4注引《世本》:夙沙氏煮海为盐,炎帝之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