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

又名普照院。在今福建厦门市五老峰麓。《清一统志·泉州府》: 普照院 “(在) 厦门海岛五峰山中。五代时建,初名泗洲。宋治平中改今名。本朝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


在福建省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初名普照寺,五代时释清浩改建为泗洲院,宋重建复原名,元明后历有兴废。清康熙年间由施琅重建,因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且在被称为观音菩萨道场的浙江普陀山以南,改今名。为闽南佛教胜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和钟鼓楼等。大雄宝殿供奉三宝、千手观音等造像,妙相庄严,栩栩如生。藏经阁珍藏经典、宋钟等佛教文物。寺内还保存有清乾隆御制碑等碑记石刻。

南 普 陀 寺


猜你喜欢

  • 建江

    一名建溪。即今福建北部之闽江。《明史·地理志》 福州府闽县: “南有闽江,亦曰建江,自南平县流入府境。”

  • 苟径 (逕) 山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东安县: 苟径山 “在县东北。山高广,大湾水出焉”。

  • 林森县

    1944年改闽侯县置,以已故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名,属福建省。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1946年1月移治今福州市西郊西涧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暂住小箬、甘蔗、洪塘)。1949年9月徙治今福州市南郊义序。

  • 平桥镇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南平桥镇。《清一统志·淮安府二》:平桥镇“在山阳县南五十里。枕堤跨河,田畴沃美,帆樯驿络,为淮甸门户”。(1)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桥,人

  • 碱厂

    或作堿厂。 即今辽宁本溪自治县东碱厂满族镇。原拟溪碱铁路终点站在此。1939年溪碱铁路修至田师傅,田师傅至碱厂段未建。

  • 浪藏寺

    亦作浪庄寺。在今四川得荣县。《清史稿·土司传》: 宣统三年 (1911) 二月,“ (赵) 尔丰以巴塘所属之得荣浪藏寺数年不服,派兵攻克之,设得荣委员”。

  • 盘陂县

    西魏置,属梁宁郡。治所在今湖北京山县西。隋大业初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京山县西。属梁宁郡。隋大业初废。

  • 纳更山寨

    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南五十三里上新城。《方舆纪要》卷115临安州建水州:纳更山寨“在府东南百里。有土巡司。嘉靖十二年,议讨安南。安南酋莫登庸闻之,遣人行觇,至纳更山,为土舍所擒,是也”。清时有土巡检驻此。

  • 兴化军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太平军置,治兴化县(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八年(983)移治莆田县(今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兴化路。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

  • 李家湾

    在今安徽凤阳县南。《宋史·张俊传》:南宋绍兴六年(1136),刘麟兵十余万犯濠、寿,“俊率大军鼓行而前,至李家湾遇(刘)猊大兵,与战,杀获略尽,降者万余人,猊仅以身免”。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