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汝原县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属汝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后改为汝原县。
古县名。北魏初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属汝北郡。北齐先后为汝北郡、汝阴郡治。后改名汝原县。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属汝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后改为汝原县。
古县名。北魏初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属汝北郡。北齐先后为汝北郡、汝阴郡治。后改名汝原县。
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82兴宁县 “玛瑙堡” 条下: “又新沟隘,在县 (治今兴宁镇) 东南八十里。(明) 正德中,瑶、僮为患,官军讨之,屯于新沟,以扼其要路。”
清光绪七年(1881)建屯,即今吉林龙井市东北东盛涌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延吉县:“县属东盛涌,距县市二十余里,龙井村十五里。”
亦作嘉黎宗。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里宗。1959年改设嘉黎县。又称拉日宗、嘉黎宗。1912年置,治今西藏自治区嘉黎县城西北嘉黎。1960年撤销,改设嘉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武垣县置,为瀛州治。治所即今河北河间市。大业初为河间郡治。唐复为瀛州治。北宋为河间府治。元为河间路治。明为河间府治。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古旧县名。隋开
①俗称黄牛城。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县西十二里,与斗城 (范蠡城) 相近。《史记·春申君传》:黄歇请封江东,楚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②本赵邑,后属魏。在今山东冠县南十里。《史记·田敬
在今四川蒲江县东二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3蒲江县:“《七签》:主簿山一名长秋山。”《方舆纪要》卷71蒲江县:长秋山“山高耸。一名主簿山,以昔有主簿王兴者得仙于此而名。《寰宇记》谓之小可慕山”
古国名。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南部。见宋赵汝适《诸蕃志》“三佛齐国”条。
即今江西分宜县西北杨桥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分宜县西北有杨桥。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铜壁关前。《清一统志 ·腾越直隶厅》: 蛮哈山 “猛卯司治在山下。山形若象鼻。明时尝令守备戍守”。
即玉泉。在今河南济源市东一里浝水北。《清一统志·怀庆府一》:玉泉“唐卢仝尝汲泉煮茶。亦名玉川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