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务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北隅。《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 (946),天雄节度使杜威帅兵至瀛州,“闻契丹将高谟翰先引兵潜出,威遣梁汉璋将二千骑追之,遇契丹于南阳务”。即此。
在今河北省肃宁县城东北,或云在城东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伪以瀛州降,天雄节度使杜威引军至瀛州,“闻契丹将高谟翰先已引兵潜出,威遣梁汉璋将二千骑追之,遇契丹於南阳务,败死”,即此。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北隅。《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 (946),天雄节度使杜威帅兵至瀛州,“闻契丹将高谟翰先引兵潜出,威遣梁汉璋将二千骑追之,遇契丹于南阳务”。即此。
在今河北省肃宁县城东北,或云在城东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伪以瀛州降,天雄节度使杜威引军至瀛州,“闻契丹将高谟翰先已引兵潜出,威遣梁汉璋将二千骑追之,遇契丹於南阳务,败死”,即此。
一名仙人亭山。在今福建同安县东北。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仙人亭山“在同安县西北。又名三秀山。上有石榻、禅床及仙人迹”。《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同安县:三秀山“在县北十里。三峰秀出,一名仙人掌(亭
又作鹘里改路、呼尔哈路。金初置,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河得名。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通河县以下松花江及俄罗斯境黑龙江下游地区。元改为胡里改万户府。又作鹘里改路。金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属
1936年伪满由永吉县析置,治所即今吉林省吉林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置吉林市。在吉林省中部、松花江中游。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962 平方千米)。人口431.2万(市辖区179.5万)
即今乌斯腾塔格。在今新疆于田县南。《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源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
①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寰宇记》卷104黟县:三姑山“一名吉阳山。在县东一十五里。山有三峰,故名三姑山……有吉阳水出焉。又《新安记》云:天将雨,此山先有鼓角之音”。②即今浙江嵊
1945年晋察冀边区由邢台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城区。1947年改为邢台镇(县级)。1953年复置邢台市。在河北省南部。面积1.2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3平方千米)。人口667.4万(市辖区
在今河北馆陶县境。《方舆纪要》卷34馆陶县: “黄花台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汉馆陶公主所筑。”
①在今山西汾阳县南二十里虞城村。《魏书·地形志》: 隰城县有 “虞城”。《寰宇记》 卷41孝义县: “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筑城以居之。”②在今山西平陆县北。《续汉书 · 郡国志》:
①西周封国。初封在今山西河津市东 (一说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周宣王徙封,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大韩寨。《诗·大雅·韩奕》: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王符 《潜夫论》 卷9:“昔周宣
地区名。(1)指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的北部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建有三北防护林。(2)指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三市北部。属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一部分,为浙江省棉花重点产区。(3)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