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阳镇

南阳镇

①北宋置,属流江县。在今四川渠县东北李馥乡北南阳滩处。

②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南阳镇 “明隆庆初,新运河成,自谷亭移建于此,为往来津要。本朝设守备及管河主簿驻此”。


(1)在江苏省启东市中部、协兴河两岸。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2600。曾名南杨村,后改南阳村。1949年为合丰乡,1957年南胜、南兴、晋丰、烈士四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置南阳镇。2000年永和乡并入。产小麦、玉米、棉花、蚕茧等。有轻工、建材、工艺等厂。江大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大丰市中南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2200。初名芦荡集,1925年成街市后改名南阳集。1931年改称南阳镇。1942年设南阳乡,1949年为南阳镇,1958年属大道公社,1959年改名南阳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复置镇。主产稻、小麦、棉花等。特产大蒜。有机械、制衣、棉纱、食品脱水等厂。设麦芽生物工艺研究所。黄海公路、通白公路经此。通航运。(3)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钱塘江南岸。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5000。相传以始垦者惠南、惠阳兄弟名字得名。1950年为南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5年置镇。1992年赭山镇并入。地处平原,偶有小丘。产稻、络麻、油菜籽、淡水鱼。特产花边、萝卜干。有轻纺、印染、化工、建材、蔬菜加工等工业。公路通城区。赭山美女坝为观钱江潮之胜地。(4)在福建省上杭县北部。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沙下坝,人口970。地处县境南部,故名。原属长汀县三平区,1958年设南阳乡,同年改公社。1988年置镇。产稻、甘薯、木材。有硅铁厂和水电站。有公路接深山公路。1930年毛泽东曾率红四军驻此,纪念地有红军军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旧址、龙田书院。(5)在福建省寿宁县东部、赤溪上游。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2740。处南山之阳,故名。1949年设南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为县东部农贸集市中心。周围地势较高,富林木资源,产松、杉、毛竹。还盛产茶叶、油桐、油茶、油菜籽等。有竹木加工、制茶、粮油加工等厂(场)。有公路接枫湖公路。(6)在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1.2万。以境内南阳湖得名。1949年为凫山县两城区南阳镇,1953年改为微山县八区。1957年建南阳镇,1958年成立南阳公社,1965年又改为南阳区。1969年复为南阳公社,1984年改置镇。主产小麦、稻。水产资源丰富,渔业捕捞和养殖并举。湖产有鱼、虾、芦苇、苦江草、芡实、菱角等,另有野鸭、家鸭和中草药。有造船、食品、绣花等厂及建筑、渔业捕捞公司。有汽船通济宁、鱼台。(7)在湖北省兴山县西部。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河,人口920。因所处河段又称南阳河,镇依河名。1985年置镇。2000年湘坪乡并入。境内柑林密布,为县内柑橘重要集散地。有农具、砖瓦等厂。十兴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阳泉亭、棋盘亭等。(8)在湖南省耒阳市东南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田螺心,人口 2100。旧时境内有古寺南阳庙(1958年拆毁),镇以庙名。建国初属耒阳县七区。1956年建南阳乡,1958年属夏塘公社。1961年从夏塘析出,为南阳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5年盐沙乡并入。主产稻,并产甘薯、小麦。煤矿资源丰富。省属南阳煤矿驻此。有耒南铁路专线。西南3千米淝江口为耒水航运重要港口。公路交通发达。(9)在湖南省湘阴县中西部。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1.4万。因境内南阳围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南阳渡,人口 1380。1961年置南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盛产稻、棉花、鲜鱼。有化工、农机、砖瓦、篷布加工等厂。有集贸市场。公路通县城。有客货码头。(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东部。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3万,98%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南阳街,人口 1700。以南星、凤阳、南阳合并得名。1950年属永淳县,1952年属横县。1958年属邕宁县,称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为南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稻、甘蔗、花生等。有酿酒、食品、木器加工、农机等厂。邕灵公路经此。(11)在陕西省扶风县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910。杨姓始居乔山之南,名南杨。后谐音南阳。1956年设南阳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北部有林场。有水泥制品、大理石加工等厂。有公路接天扶公路。古迹有六朝石刻造像碑、南北朝千佛碑、唐代经幢等。(12)在甘肃省宕昌县东部。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1300。以来、杨两姓得名,后谐改今名。北周为阳宕县治,隋为良恭县治,宋为良恭镇。1954年为南阳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盛产党参、红芪。为县东部农贸集市。白临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淇县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淇州置,属卫辉府。治所即今河南淇县。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北部。属鹤壁市。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5.8万。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

  • 西恭州

    唐贞观七年(633)白苟羌降附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八年(634)改为笮州。

  • 南雍州

    北魏置,治所在蔡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市西四十里翟家古城)。西魏末改蔡州。

  • 高兴集

    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高集乡。《清一统志·徐州府二》 “莹桂集” 条下: 高兴集 “在县西三十里”。

  • 柜艾水

    今山东胶州市南泽河。《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柜县: “柜艾水东入海。” 《水经·胶水注》:柜艾水 “出柜县西南柜艾山,即 《齐记》 所谓黔艾山也。东北流径柜县故城西,王莽之祓同也,世谓之王城。又谓是水为

  • 石洞峡

    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之铜锣峡。《寰宇记》卷136巴县:“(渝)州东北二十里有石洞峡,即先主置关之所,东西长约二里。”

  • 大林寺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与西林、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清一统志·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建。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

  • 托吾儿河

    即他鲁河。今嫩江支流洮儿河。元代作托吾儿河。

  • 卖花桥镇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北十四里卖花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松江县东北有 “卖花桥镇”。

  • 白丽山

    在今广西田林县东。《方舆纪要》卷111利州:白丽山在“州治(今利周瑶族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