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博野县

博野县

北魏景明元年 (500) 改博陆县置,属高阳郡。以地居博水之野得名。治所即今河北蠡县。隋属河间郡。唐属深州。五代周属定州。北宋雍熙四年(987) 为宁边军治,景德元年 (1004) 为永宁军治。金为蠡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 移治今博野县,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340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3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博陵镇。西汉置蠡吾县,治蠡村(今里村),属涿郡。东汉为侯国,属中山国。三国魏属河间郡。晋属高阳国。北齐省入博野县,治今蠡县蠡吾镇。《太平寰宇记》宁边军博野县:“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蠡州、蒲阴县,三十一年复置,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徙今治,属保定府。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并入安国县,1962年复设,仍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区。地势平坦。有潴龙河、孝义河、月明河等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甘薯、棉花。为省重点产棉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有化肥、棉织、油棉、造纸、人造毛皮等工业。定河、保衡等公路经境内。古迹有王子墓。


猜你喜欢

  • 野桥箐

    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阡能闻 (高) 仁厚将至,遣罗浑擎立五寨于双流之西,伏兵千人于野桥箐以邀官军”。即此。在今四川省双流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二年(88

  • 济尔玛台河

    一作朱尔马台河。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吉尔马台河,为鄂尔坤河上源之一。在塔米尔河之南。即辽、元时所称金河(按坦河)。

  • 聚乐堡

    一名聚落堡。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清一统志·大同府》: “聚落堡在大同县(治今大同市) 东六十里。……明天顺三年筑堡,城周三里。”

  • 茫部路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于茫布部置茫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威信、彝良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茫部府。

  • 亦杂石城

    清置,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亦扎石村。宣统《甘肃新通志》卷9:亦杂石城“地控诸番,南通贵德。乾隆三年, 杨应琚筑城, 周一百六十丈,高二丈二尺,基宽一丈八尺,顶宽九尺,南北二门”。

  • 佃湖镇

    即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七十二里甸湖镇。清置巡司于此。

  • 积金峰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 积金峰 “在大茅峰、中茅峰之间,二峰相连,其长阿中有连石,古谓之积金峰。陶隐居所住之东,有一横垄与之相对。垄皆是石,石形甚瑰奇,即此峰也”。

  • 肥如县

    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潘庄镇沈庄一带。《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故名肥如。隋开皇六年(586) 废。古县名。西汉改肥如侯国置,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北。属辽西郡

  • 虎头洲

    在今江西临川市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 虎头洲在 “府北三十里,东接龙步湾,西望宜黄水”。

  • 十里垒

    又作千万垒或十方垒。在今河北赵县南。《元和志》卷17赵州平棘县:“千万垒,县南一里。后汉安帝永初元年,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槛车征还。羌遂入侵河内,赵、魏间百姓相惊。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兵屯孟津,诏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