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川水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九十里。《水经·沂水注》:卢川水“出鹿岭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斯奔乱流,径城阳之卢县……又东南注于桑泉水”。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九十里。《水经·沂水注》:卢川水“出鹿岭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斯奔乱流,径城阳之卢县……又东南注于桑泉水”。
春秋时莱邑。在今山东昌邑市南八十里。《左传》: 襄公六年 (前567),齐人伐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即此。
又作黄。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史记·魏世家》:“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即此。《战国策·宋卫策》 有《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
亦作威振堡。明置,属宁夏前卫。即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威镇堡。《清一统志·宁夏府二》: 威镇堡 “本朝初设把总,嘉庆十五年改设外委。东北有边墙一道,即北长城也。下有东西二闇门,为汉夷互市处”。
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 朱元璋改西宁府置,治所在星子县 (今江西星子县)。其辖境当今江西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地。1912年废。本南康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为西宁府,次年又改为南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藏部称后藏。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
①在今云南曲靖市西。《方舆纪要》卷114曲靖军民府南宁县:胜峰山“旧名妙高山, 明初颍川侯、西平侯与元羊章达里麻战,胜之,改今名”。②即须弥山(见佛经)。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
在今四川华蓥市西北永兴镇西南东安。《元史·赵匣剌传》:至元五年(1268),“兼管京兆、延安两路新军,戍东安、虎啸山两城”。
即今云南个旧市东麒麟山。宋大理至清称目则山。《元史·地理志》 蒙自县:“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 白夷所筑,即今县治,下临巴甸。”《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汉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三十里奔牛镇。《宋书·竟陵王诞传》: 元嘉三十年 (453),“ (元) 劭遣将华钦、庾导东讨,与 (顾) 彬之等相逢于曲阿之奔牛塘”。即此。《新定九域志》 卷5: 奔牛堰 “故老相
在今四川绵阳市北。民国《绵阳县志》卷1:兴龙山在“治北六十里。旧名龙鼻觜。山半有石刻 ‘古龙鼻觜’ 四大字”。清嘉庆五年(1800)德楞泰镇压白莲教义军,曾驻此,改名兴龙山。即“兴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