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卢龙山

卢龙山

①自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七老图山岭起,蜿蜒于长城内外,直至山海关北,卢龙塞道在其地。《魏书·地形志》 北平郡新昌县:“有卢龙山。”《水经·濡水注》:“濡水又东南径卢龙山。”杨守敬《水经注疏》谓即“今潘家口”。又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经注疏》:“此黄洛水以黄洛城得名,当即今出董家口东北之水,下流至潘家口北入滦河者也。”

②又名狮子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兴中门内。《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卢龙山”条:“按旧《图经》:晋元帝初渡江,此尽为虏寇所有,以其山连石头,开凿为固,故以卢龙为名。”《明史·太祖纪》:至正二十年(1360),明太祖攻陈友谅,“亲督军卢龙山”。即此。


古山名。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狮子山。西临长江,晋元帝因其形似塞外卢龙,故名。《明史·太祖纪》:元末朱元璋大破陈友谅,“亲督军卢龙山”即此。


猜你喜欢

  • 西前旗

    俗称青海王旗。即和硕特西前旗。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

  • 五诰山

    在今四川开江县南。《方舆纪要》卷69新宁县:五诰山“在县南五十里。五峰相连,如诰轴然”。

  • 升迁县

    ①西晋改湔氐道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一说在今黑水县。南朝宋废。②东晋永和八年(352)侨置,属宁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北周属蜀郡。隋废。③即升迁县。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水经

  • 城固县

    南朝宋改成固县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城固县东湑水西岸。北魏正始中移治壻乡川(今城固县西十八里柳林镇固城)。隋属汉中郡。唐武德二年 (619) 改名唐固县,贞观二年 (628)复名城固县,属梁州 (

  • 铁南县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平遥县析置,属太岳区。治彭坡头 (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1948年撤销,并入平遥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37年由平遥县析置,治彭坡头(今山西平遥县城关镇东南)。1

  • 晋宁路

    元大德九年 (1305) 改平阳路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灵石、和顺县以南地区。明洪武元年 (1368) 改平阳府。元大德九年(1305年)因地震以平阳路改名,治临汾县

  • 归绥道

    1913年置,属山西省。治归绥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丰镇、凉城、兴和、和林格尔、托克托、清水河、武川、东胜、土默特等市、县、旗地。1913年划属绥远特别区。1927年废。191

  • 一字城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山。为钓鱼山城组成部分。《元史·宪宗纪》:九年(1259),帝亲率大军攻钓鱼城,二月“辛已,攻一字城”。即此。

  • 特洞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清一统志·黎平府》: 特洞山 “在府城东洪州司西南五十里”。山上有特洞寨。

  • 毛岱

    又作毛代。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南毛岱。清咸丰《古丰识略》卷10关津:毛岱渡口“在湖滩河朔西北。距城二百四十里”。“毛岱”,即蒙古语“毛都太”,意为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