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福场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北双福镇。《清史稿·唐友耕传》:咸丰十年(1860),镇压李永和蓝大顺义军,“战峨眉索桥,破贼双福场”。即此。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北双福镇。《清史稿·唐友耕传》:咸丰十年(1860),镇压李永和蓝大顺义军,“战峨眉索桥,破贼双福场”。即此。
1933年红军四方面军置,为特别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此。亦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彻销。在四川省东北部。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5
北宋置,属威远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北四十里三王场(山王殿场)。
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独山州长官司置,属都匀卫。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弘治七年(1494)升为独山州。
指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所谓东省,即指奉、吉、黑而言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首始用此名。
北周置,属平桑郡。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池场。隋开皇末改为长池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属清化郡。隋开皇末改为长池县。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为丽江府治。治所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61年改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古旧县名。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治今云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越秀山在 “府治北。一名越王山,耸拔二十余丈。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俗呼观音山”。又称粤秀山,俗称观音山。在广东省广州市区北
秦置,属临淄郡。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西北二里。《史记·陈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 自立为齐王。”即此。西汉属千乘郡。东汉永初二年(108)改为临济县。本春秋、战国齐邑。秦置
亦作臈壁洞。明宣德三年 (1428) 置,属大旺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水田乡 (腊壁司)。清初改为腊壁土司。
隋置,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古镇名。隋置,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二十家子古城。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