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古蔺县

古蔺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县置,属永宁州。治所即今四川古蔺县。以古蔺州为名。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南部,与贵州省接壤。属泸州市。面积 3181.4 平方千米。人口74.8万。辖12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唐置蔺州,治今县。《古蔺县地名录》(1982年版):“唐元和元年(806年)始于今境置州,以境内蔺草丛生,故名蔺州。”北宋废。明为永宁宣抚司辖地。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古蔺巡检司,隶叙永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永宁县移治于此;翌年更名古蔺县,属永宁州。以古蔺州得名。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隶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泸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泸州专区。1960年泸州专区撤销,并入宜宾专区。1985年划归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大娄山北坡。群山陡峻重叠,河谷深切。赤水河流经南缘,为川、黔二省界河。古蔺河源于县西部,东流至太平渡注入赤水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有油桐、生漆、烟草。马头羊为优良畜种。有煤、铁、硫黄、大理石等矿。有炼硫、酿造、水泥、烤烟等工业。为名酒“郎酒”产地,有“酒乡”之称。古仁、泸蔺公路经此。赤水河可行驶机动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四渡赤水”闻名中外。建有太平渡口塔标、二郎滩渡口、太平红军四渡赤水文物陈列馆等纪念地。有长征桥及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纳雍县

    1932年由大定县析置,属贵州省。治所在大兔场(今贵州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而得名。“纳雍”系彝语音译,为古彝族家支名。在贵州省西部。属毕节地区。面积 2248 平方千米。人口77.1万,有汉、苗、彝

  • 吗里城

    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五里。《清一统志·昭通府》:吗里城“在恩安县东五里。明万历间建。遗址尚存”。

  • 奉圣州

    辽太宗天显十 一年 (936) 改威塞军置,治所在永兴县 (今河北涿鹿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及涿鹿、怀来、宣化、崇礼、张北、沽源、康保、兴和县,北京市延庆县,内蒙古商都县、化德县、太仆寺旗、正蓝

  • 保岩山

    在今甘肃灵台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8灵台县: 保岩山 “山势峭拔,回旋百折,巅有泾台,登之望见百里外。其下尝有云雾。又有温、冷二泉出焉”。

  • 忽阑河

    今青海玛多县南黑河。《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 “亦里出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水南来,名忽阑。又水东南来,名也里术,合流入赤宾,其流浸大,始名黄河。”

  • 织金县

    1914年改平远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以织金河为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中部、六冲河之西、三岔河之北。属毕节地区。面积 2868 平方千米。人口92.3万,有汉、苗、彝、布

  • 景兰

    宋大理时为景昽的首府。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即今云南省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傣语景为“城”,兰为“百万”,意即“管辖百万人口的都城”。宋景昽金殿国建都于此。

  • 明故宫

    明初皇宫。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内。分宫城和皇城两部分,宫城呈长方形,南北长五里,东西宽四里,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奉天、华盖、谨身诸宫,乾清、坤宁诸殿,永乐迁都北京,仿南京故宫布局建造皇宫,而南京故宫

  • 雹泉

    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方舆纪要》 卷35安丘县: 雹泉 “自石罅中涌出,绵绵不绝,东流入潍水”。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邱南县治此。集镇名。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属管公镇。人口4500。为

  • 埇桥

    亦作甬桥。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南郊跨古汴水上。《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六年 (800),徐州兵乱,“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大败而还”。元和间置宿州于此。埇,又作甬。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城南古汴河上。唐时控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