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山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清一统志·保定府》:坛山“在完县西二十五里,与马耳山相接。有金龙、桃花二洞,与马耳山洞地穴相通。洞前阔仅丈余,壁立百仞,上透青霄。其石温润如玉,有龙蛇之状。云兴辄雨”。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清一统志·保定府》:坛山“在完县西二十五里,与马耳山相接。有金龙、桃花二洞,与马耳山洞地穴相通。洞前阔仅丈余,壁立百仞,上透青霄。其石温润如玉,有龙蛇之状。云兴辄雨”。
1934年建,在今四川重庆市中区东北部。以民主革命著名人士杨沧白(巴县人)而命名。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被迫召开了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期间
一名傅岩。即今山西平陆县治圣人涧。《史记·殷本纪》: “ (武丁)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即“傅岩”。
又名牛家庄驿。明置,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牛庄镇。明《全辽志》卷1:牛庄驿在“(海州卫)城西四十里”。
明置,属高台所。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五十里黑泉乡。南有泉色深绿,故以为名。明置驿于此。《方舆纪要》 卷63高台所: 黑泉堡在 “所西五十里”。
即二赞行溪。今台湾省台南、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源出高雄县北旗山附近丘陵间,西南流至台南、高雄二县界上,西流入海。郑氏治台期间,为承天府与南路联系必经之地。
①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五十里。《清一统志·汝南府一》:佛光山“势极高峻。《府志》:春时天气晴霁, 常现圆光, 初如明镜, 渐如车轮”。②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7浪穹县:佛光山在“县东北二
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33曹州: 菏山 “以近菏泽而名。《旧志》 云,菏水源出于此”。
即火寻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急多飓遮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卷1: 货利习弥伽国“顺缚刍河两岸,东西二三十里,南北五百余里。土宜风俗同伐地国,语言少异”。《新唐书·
即今河北安新县。《水经·易水注》: “渥洞口水侧有浑渥城。” 即此。
即今湖南汝城县东三十五里益将乡。明、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