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口
①亦作大谷口。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清裁。
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大峪口“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县之四峰山”。
③即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南大峪乡。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咸宁县图:东南有太峪口。又称:大峪铺“在城东南二十里”。
在今山西省怀仁县西南。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之四峰山。为戍守要地,清置关隘于此。
①亦作大谷口。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清裁。
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大峪口“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县之四峰山”。
③即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南大峪乡。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咸宁县图:东南有太峪口。又称:大峪铺“在城东南二十里”。
在今山西省怀仁县西南。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之四峰山。为戍守要地,清置关隘于此。
在今新疆乌什县。《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倭赤。
明崇祯十三年(1640)升芒市长官司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茫施”、“芒市”皆同音异写,为德昂族首领的名字,后作部名。清属腾越厅。民国废。
即今江西大余县南黄泥巷。明、清皆有巡检驻防。
亦作药家镇。又名谭家铺。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腰站镇。清乾隆 《平原县志》 卷2: 腰站在“县西南五十里”。明清时为驿站,因地处恩县、高唐间,故名。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鹿邑县南。《左传》: 襄公十年 (前563),“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訾毋”。即此。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左传》襄公十年(前563年):“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
南朝梁置,治所在梁泰县 (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清泰村)。隋平陈废。南朝梁置,治梁泰县(今广东鹤山市西北),属高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鹤山市一带。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①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二省和青海省东部地区。《尚书· 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尔雅· 释地》: “河西曰雍州。” 《周礼· 职方》:“正西曰雅州。” 黑水所指,说法不一,有谓今甘肃张掖河
辽河西源。在今内蒙古东部。有二源:北源西拉木伦河出克什克腾旗西南白岔山,南源老哈河出河北省平泉县光头山,两河在开鲁县西南合流后,称为西辽河,东流南折入辽宁昌图县西古榆树附近与东辽河汇合为辽河。光绪《大
即亦八里城。见刘郁 《北使记》。为西辽属地。在今新疆伊宁市附近。即“亦剌八里”。
即今四川铜梁县南大庙镇。清道光《铜梁县志》卷2:大庙场“在县南六十里”。